“什么叫‘連我也立馬看出來了’”孫亦諧當時就把臉一歪,“這話我就不愛聽了,老子的天賦還能在你之下”
“哼……”黃東來聽罷冷哼一聲,但愣是沒再接茬兒,因為這事兒真論下去,他覺得自己未必論得贏。
兩人說話之際,復又前行,只行十余步,便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發現了一條向下延伸的小徑。
本來這條路是非常隱蔽、極容易被忽略的,但也不知為何,眼下那陡坡的入口處,有一大片植物明顯有在近期撥開過的痕跡。
孫黃多狗的人吶一瞧這情形,立馬是大氣都不出了。
兩人皆是心照不宣地提起了戒備,躡手躡腳、探頭探腦地往那邊走去,在確認了四下暫時無人后,他們便順坡而下……
趨行一段,兩人眼前赫然出現了一扇嵌在山體上的石門,石門中間有兩個并列的、鼻孔似的圓窟窿,每個都是人的腦袋大小;借光再探,便可發現這倆窟窿并沒有貫通石門,而是像管道一樣在內部拐彎并相連了。
這么一看,這兩個窟窿,應該是類似“鑰匙孔”的東西,但要怎么用,就不好說了。
于是,雙諧又是一番搜索,隨即便在石門的邊緣找到了一行細小的刻字——受人之托,掘此石墟,雙源相濟,可抵洞天。
此處咱書中暗表,這行字,或者說這扇石門的來歷,也與當年的云大俠有關。
前文書講過,那入魔后的玉橋真人,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回武當,并親手毀去了藏在武當禁地內的兩種天蠶功。
而眼前這扇石門后的石窟,無疑就是當年武當派藏天蠶功的地方,也是當年的“六俠”一起閉關練功的所在。
后來云大俠雖然解決了玉橋真人帶來的危機,但這地方也就一直荒廢了,畢竟里面記載的武功都毀了,再挖開重建也沒啥意義。
然,這個情況,到了云大俠的“晚年”,或者說到他開始察覺天蠶功的異狀時,又起了變化。
當年,云大俠自也不是沒有努力求生過,但他找到的唯一一位他確定是“高人”的前輩,卻非常直接的對他說,他這是“業報將至”,無法可救,還是放下執著,安排后事算了。
云大俠也是聽勸,又請教了這位高人一些問題后,他便想了一個計劃。
首先,他將高人請到了武當,在與當時的武當高層打過招呼后,高人便重新打通了一條前往那個石窟的道路,并建起了這座隱蔽的石門。
然后,云大俠又與高人共往天山,在一處天然的洞穴中布下了“天蠶窟”的種種機巧。
與此同時,云大俠的一位摯友則在其委托下,在這期間去打造了尋蠶戒,并散播出了那四句詩詞。
最終,友人陪著云大俠同死在天蠶窟中,而那位高人,則是早在建完天山洞窟后就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