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刻板印象也是改不了了,反正他就覺得人家門派的“禁地”里面絕逼藏著至少一門絕學。
“這……”淳空想了想,再答道,“這些經文,皆是道家之學,且深奧晦澀,所幸小僧也曾從白道長那里學到過一些皮毛,加上我已在此鉆研了多日,這才看出里面確實蘊含了一些武學之理,然……依小僧之見,此經所含之武學,實不是什么絕世武功,而是一種獨特的呼吸之法。”
“哦?怎么個獨特法?”孫亦諧又問道。
此處呢,其實孫黃都沒意識到一件事——即便這是道家經文、并非佛經,但淳空這種天才肯定是能觸類旁通的,然而,他依然說其“深奧晦澀”,得“鉆研多日”才能看出些東西……那就表明這玩意兒若換個常人來看,要看出“經文里藏著武學”可能得花個一年半載。
也就是說,這種“呼吸法”即便不是某種絕學,也應是一種相當重要的東西。
“嗯……怎么說呢……”淳空撓了撓腦袋,“就好似是教人如何一點一點的……把自己體內一部分的雜陳之物伴著內力一起化去。”
“什么意思?”孫亦諧聞言,當時就轉頭看向了黃東來,“用內力治便秘?”
“你說‘便秘’看我一眼干嘛?”黃東來反應也快,立馬吐槽道。
“呵……”孫亦諧笑得那叫一個不懷好意,“不是……我就問問你呀,感覺你知道。”
“毛!我不知道!也沒有興趣!”黃東來道,“有治腹瀉的我可能還考慮一下。”
當然了,事實肯定和他倆聊的那點消化系統的破事兒沒關系。
這里的經文里藏的“呼吸法”,其實就是云大俠生前想出的“化解天蠶功副作用”的方法,只是當時的他身體已經開始變異,再用這套已經晚了。
云大俠那樣的人,肯定是不會萌生出阿孝那種“拿別人來承擔代價”的點子的,他想的都是最“正”的路子。
在他的設想中,未來繼承天蠶神功的人,得是為了拯救武林浩劫才去修煉的,而在那人把危機解決后,武當掌門才會找上此人,告訴他天蠶神功的副作用和這后山石洞中的秘密,然后那人才會來到此處,日夜參悟壁上的經文,并在這個過程中被經文影響,悟出放下執著才能解脫的道理,最后自愿修習經文內的呼吸法,一點一點化盡體內的天蠶功。
不過我們也都知道,他的諸多想法,因為沒能在死前跟友人再見上一面、把信息交代完、傳出去,故而并沒有落實……
再者,話又說回來了,哪怕當時真傳達出去了,后世的人和事,真就會按照他的想法去走嗎?
不可否認云大俠是位義薄云天的真大俠,但他同時也是一位悲情的理想主義者,跟阿孝正相反……云大俠恰恰是太愿意去“相信人”了,所以他們的人生也相反,一個總是犧牲別人,一個總是犧牲自己。
阿孝得到了許多,卻得不到哪怕一個真正的朋友,而云大俠失去了無數,卻有著愿意生死相隨的朋友,且死后也有無數人會記掛他的情義。
他們誰對誰錯,他們的人生又孰悲孰喜,這個不好說,不同的時代和環境下人們會有不同的看法。
反正眼下列位要注意的是:如今天蠶功已經落到慕容孝手里,而“化去天蠶功”的法門,則已被淳空知曉了,這兩點……在后文書中可是大有用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