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職位,對文學造詣、自然科學常識、心理學能力、皇族禮法知識、乃至長相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平日里,除了在司天監搞天文,給皇上和娘娘們算命、解夢、話療這些常規事務外,根據不同帝王的要求,國師可能還要去講道、講經、治病、驅災、求雨、捉妖……
最關鍵的是,即便撇開改朝換代死皇帝等額外因素,每年至少還有一次“祭天”要搞。
祭天,在封建王朝可是件大事。
天大的事。
對國師來說每年主持祭天就跟渡劫一樣——擱今天,你哪怕是主持春晚出現重大失誤,最多就是明年你從電視熒幕上消失;擱古代,你主持祭天要是玩兒砸了,那明年你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所以,能當上國師的,且當得穩的,那智商,那談吐,那心理素質……絕對不是一般人。
太祖身邊的這位大朙第一國師無疑就這樣的人物,他一聽太祖說完那夢,眼珠子一轉,就旁敲側擊地問太祖,以前是不是到過那個地方,于是太祖就把當年自己殲滅耶律寶琦一部的事兒給說了。
國師聽完就笑了。
笑什么呢?一是高興,知道該怎么辦了,二呢,笑一笑可以顯得他胸有成竹嘛。
笑罷,國師就跟太祖說,死在那地方的人,怨氣很大,而且多少是跟您有點關系的,以前您還在打江山,沒功夫、也沒能力管他們,他們也不怪您,但現在您已經是一國之君了,他們便覺得您應該救救他們,所以托夢來訴冤。
太祖一聽有點道理啊,又問:“那我該怎么才能幫他們呢?”
國師就說了:“好辦,在那兒建個寺廟便可。”
這主意一出,建廟的“工程款”可就到手了,國師他能不先扒層皮么?至于他扒完之后下面的人再怎么層層轉包那是另一回事。
總之,那寺廟就這么開建了。
而且為了建這寺廟,工程隊順帶還在湖心島的南岸造了座橋(用船運建材上去太費事了),那成本又一下子上去了不少,以至于后來國師又拿這事兒找皇上撥了筆款。
數年后,寺廟建成,國師給起了個名兒叫“蘭若”,意為“寂凈無苦惱煩亂之處”。
然而,這寺,自建成那天起,就是座空寺。
本來嘛,建在湖心島上的寺廟,誰會去啊?要是這島的北岸也有座敲,連著河的另一邊,那倒好說,這樣就會有人往來了,但現在這等于是個死胡同,哪兒來香火?
再者,這島上地方就那么大,也不可能開墾農田種糧食啥的,要是有人在寺里常駐,還得不斷從外面買糧食和日用品往島上送不成?
于是,這蘭若寺就跟很多官僚主義造就的“面子工程”一樣,花了大把的錢弄出來之后,實際意義也就是做給領導看看而已,順帶著呢,還讓一些人中飽私囊了一番。
又過了些年,這湖心島南岸的橋也被水流沖垮了;當然這也是情理之中的,當初建寺的時候就因為層層轉包搞得成本不足,所以造這橋時包工頭就想著:這橋可以造的豆腐渣一點,只要能撐到寺廟完工就行。
不得不說,他干得還挺成功的,蘭若寺竣工后這橋又撐了好幾年才垮。
反正這橋平時壓根兒就沒人走,而幾年后太祖也早就把這里的事情給忘了,所以橋垮了也沒人當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