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陰人這件事上,黃東來和孫亦諧的態度是有些不同的。
孫亦諧他天生的性格就是喜歡干那種事的,所以除非是有著十足的把握,或者迫不得已,否則他一般不會去主動跟敵人正面對抗。
而黃東來不一樣,他和孫哥一起玩兒陰的,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合理”,而不是因為喜愛;再加上他性子比較要強,總想著要證明自己,所以只要遇上他感覺可以一戰的對手,甭管有沒有把握,他都傾向于正面頂上。
眼下,被邵德錦這么一叫板,黃東來當時就來勁兒了,瞪著對方便喝道:“靠!這有什么不敢的嘛?來啊!”
他一邊說著,一邊就把劍從背后(道士的劍一般背在背后而不是系在腰間)取了下來,擺出一副隨時準備拔劍開打的陣仗。
誰知,這時那林元誠竟忽然搶步過來,擋在了他面前:“前輩且慢!”
林元誠自是認得出雙諧的,他這聲“前輩”也只是叫給周圍和臺下的那些人聽。
“方才之事,確是林某做得不對……”林元誠說著,略微偏過頭看了邵德錦一眼,然后再看向黃東來道,“家師教訓我,教訓得也沒錯……林某甘愿受罰。”他頓了頓,抱拳拱手,“望兩位前輩看在這是我們興義門家事的份兒上,高抬貴手……”
列位,林元誠這一擋、一言,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對邵德錦那邊……即便林元誠心里很清楚孫亦諧剛才說的“師父面子掛不住了拿徒弟撒氣”是事實,但不管怎么說自己也在興義門待了好幾年,叫了人家好幾年師父,他做小輩的吃點虧讓長輩有個臺階下,那也是應該的。
對雙諧那邊……林元誠自然明白孫兄和黃兄是想幫自己出頭,但這好意他也只能心領了——真要動起手來,若黃東來有所損傷,林元誠心里也過意不去。
再進一步講,萬一黃東來為林元誠出頭還把邵德錦給贏了,那林元誠在興義門的處境豈不是更糟了嗎?
因此,此刻林元誠還是決定自己把事兒扛了,讓師父出出氣、找個節骨眼兒把臺下了,便可息事寧人。
“唉……邵德錦啊邵德錦,這么個寶,怎么就被你這種廢物給撿去了……”與此同時,看著林元誠所做的應對,那狄不倦心里則是又妒又嘆。
他想想就覺得很氣啊:像林元誠這種年紀輕、天分高、武功強、識大體、長得還帥的半路弟子,咋就偏偏去了你興義門呢?他要是來我漕幫,我肯定立馬就按照我那“侄子”未來的左膀右臂這么培養起來,就算讓我“上馬金下馬銀”、按曹操對關羽那禮遇走,我也無論如何要拉攏此人。
然而,邵德錦可不這么想……
狄不倦是個野心家,不管他真實的器量如何,至少他在格局上是鋪得比較大的。
而邵德錦呢,乃是小氣到家的人,他看到林元誠勸阻住黃東來的行動,腦子里完全是另一種理解,所以他登時就氣得眼珠子都快凸出來了:“混賬!你這是認定了為師打不過人家,來替我求情?”他吼到此處,拔劍就刺,“快給我閃開!”
邵門主這一劍可厲害了,劍尖前那一條線上,除了有林元誠的后背、還有狄不倦的右半邊身子,以及黃東來的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