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海上。
風激雨烈,怒浪驚濤。
此時,在那風浪中,有一艘錯過了靠岸時機的貨船,正如一片孤葉般飄蕩著。
海上的天氣瞬息萬變,在那個沒有天氣預報、且航海基本靠風的年代,有船在海上被壞天氣“追上”是常有的事。
眼前這的這艘貨船,情況還算可以,因為這是艘大船,一般的風浪還不至于使其翻覆,只是對船上的乘客們而言,在船艙中隨著浪濤搖來擺去的感覺有些嚇人。
當然,他們現在還不知道更嚇人的還在后頭。
大約半個時辰后,風雨漸小。
就在船家和乘客們都稍稍松了口氣的時候,卻不料,甲板上忽又傳來陣陣疾呼。
起初,人們都想當然地以為,是有人落水了。
但很快他們就意識到,那喊聲的內容是“不好啦是倭寇”
在我們所熟知的世界,明代的倭患大致有兩個活躍期,第一次是在洪武、永樂年間,于遼東、山東、浙江等地以小規模騷擾的形式出現,第二次是在嘉靖年間,倭寇曾集中力量大舉進犯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
按說到了十七世紀初,倭寇就越來越少,慢慢絕跡了,但是在這“大朙”,情況又不一樣了。
咱前文書也說過,在這個時空之中,“朙朝”已延續了三百多年,并沒有走向衰亡,而日本的“戰國時代”,也晚來了差不多一百年。
所以,在咱這個故事里,大朙東南沿海一帶零星的倭寇活動還是存在的。
眼下,這艘貨船就是倒了霉了,風雨未盡,他們便遇上幾艘輕快的倭船乘風而來,追上了他們。
船越大,就代表船上的貨物越多,且在海上更容易被發現,說白了在倭寇們的眼里,這就是塊肥肉啊。
長話短說,一時半刻過后,那幾船倭寇就登了上來。
這幫海盜,那叫一個殺人如麻,他們不但要搶船上的貨,連船都想整艘搶去,所以上來之后,基本是見人就殺。
能被一刀砍死的,還算痛快,有些抵抗的,被他們砍斷手腳,慢慢折磨致死,更是凄慘。
到了最后,這船上連船家帶工人帶乘客,幾乎都被殺完了,所幸這是艘貨船,船上皆是男子,沒有婦孺來乘船,否則恐怕會有更加令人發指的慘劇發生。
“老大,發現兩個日本人,怎么處置”
在完成了屠殺后,幾名倭寇嘍啰將兩名幸存的乘客拖到了甲板上,扔在了他們頭領的面前。
這兩位是誰啊
咱這兒也不賣關子,他們一個叫賀茂隼人,另一個就是咱們的主人公之一,孫亦諧。
看到這兒可能有人要問了,以孫哥那“世界級的前五分鐘”戰斗力,加上神兵三叉戟,以及他的智謀,他怎么會被這幫普通的倭寇給抓了呢
這事兒啊咱就得往回說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