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羅浮洞。
齊元端坐石臺子上,單手托著下巴,靜靜思索著應該從何處著手,將自己的神名傳揚出去。
其實在他看來,九州人族與神靈之間的關系,嚴格說起來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而只能算是一種交換。
人族為神靈提供香火,也只是想要從神靈那里得到一些好處而已。
像楊戩那樣奉命鎮守一方的神仙,等以后他的神廟建立起來之后,人們祭拜他,就是想從他那里得到庇護,保佑一方地域平安。
如財神,人們之所以會祭拜奉貢,不用說也知道,那是在祈求得到財富,最好還能夠讓自己沾沾財神爺的財氣,從此以后做生意都是財源滾滾。
所以齊元覺得九州人族和諸神之間,也就是簡單的互惠互利而已,只是神靈很少會回應信徒,不然真要是每個信徒都回應一番,他們身上的神力也不允許。
不過對于人們來說,也并沒有失去多少的東西,最多也就是幾炷香,加上一些祈禱時的話語而已。
至于誠心,肯定會有的,最起碼在他們祈求神靈的時候,當時的那一刻肯定會比較有誠心。
甚至還會許下各種愿望,告訴神靈如果自己的愿望能夠實現的話,一定會來還愿。
家境好的,在還愿的時候還會奉貢三牲五果,就算家境一般的,說不定也會獻上一個豬頭,請神靈享用。
齊元覺得,讓九州人族真心愿意信奉的,并不是這滿天神靈,而是人族的諸位先祖。
如三皇五帝,如諸位圣賢,這才是人們真正認可,并且對他們保持著堅定不移的信仰。
就比如齊元前世的人們,哪怕離開了家鄉之后走得再遠,他們也依然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一樣。
而這,才是他們真正的信仰。
還有許多大戶人家,或者是開枝散葉的宗族,大都會給自己的祖宗建立祠堂,用來供奉各位先人。
當后人在祭拜自家先祖的時候,心思可要比祭拜神靈的時候純粹多了。
雖然也會習慣的說上一句祖宗保佑,但無論祖宗是否保佑他們,這些后人依然還會對先人保持著敬畏之心,絕對不會生出任何怠慢之意。
更不會像對待某些神靈一樣,因為拜了對方而沒有讓自己的愿望達成,從此以后就敬而遠之不在信奉。
像自己這樣的灶神,在護佑一方平安上,肯定不如那些鎮守一方的神靈,甚至還比不上土地山神,不過齊元的優勢卻又遠遠強于那些山神土地。
因為,他是灶神,普天之下唯一的灶神,并不像大部分神靈那般,被局限在了一個地方,他可以滿天下的去傳播自己的神名。
而且他這灶神之位還有些特殊,明明神位在灶,偏偏卻又不司灶事,最多也就是看顧一下灶火,身上真正兼顧的職位還是監督世間言行,收集人間功過善惡,每年年末回返天庭,向玉帝匯報。
“到底應該怎樣將自己已經成神的消息傳播出去呢?”
齊元心中有些猶豫,是像別的神靈那般在人前顯圣,還是讓齊一他們去民間為自己宣揚一番,就像自己當初在朝歌城的時候,暗中推波助瀾,將自己的名聲給宣揚成了一位賢者的名號一樣。
想了片刻之后,齊元搖了搖頭,直接將否決了讓齊一他們去為自己宣揚神名的打算。
無他,這要是傳了出去,實在有些丟臉。
當初是沒辦法也就算了,如今的他已經成就了天仙,道法神通都不弱,已經不需要再使用那種手段了。
相對來說人前顯圣其實效果不錯,能夠短時間內將名聲傳出百十里,讓附近的百姓知道神靈顯圣的事情,以此來增加香火。
不過,齊元跟其他神靈不一樣,他需要的并不是單純的香火,而是讓所有百姓都認可自己的存在,最好把自己的神像刻在每一戶人家的灶臺上,這樣自己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沉思過后,齊元心里漸漸的有了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