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谷歌的利潤已經達到了280億美元了,同樣超越了沃爾瑪兩倍還多,而對于股民來說,利潤才是支撐股價最有利的結構點。
畢竟全球還有一大批年營收上千億,但反過來還要每年虧損幾十上百億的公司存在,這些公司你指望在股市里面市值爆炸,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營收巨大,但是利潤稀薄的情況呢?
主要還是從事的行業的限制。
沃爾瑪從事的是零售行業,規模大,賣的各種商品多,每年營收突破兩千億美元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顧客們需要購買這么多的東西。
但零售行業又是出了名的利潤率低,講究薄利多銷,哪怕沃爾瑪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手段來提高自己的利潤,但終究擋不住龐大的員工開銷,賣場開銷等等一系列龐大的固定成本,最終利潤稀薄。
講道理,沃爾瑪能夠盈利本身,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君不見,國內諸多大型商超,每年的營收有多高,虧損就有多猛,全靠金融手段活著,一旦離開了金融,離開了銀行貸款,立刻就死翹翹了。
所以沃爾瑪在全球的攤子鋪的這么大,居然還能夠盈利,只能說沃爾瑪的經營者們太牛叉了!
與之相反,谷歌的運營成本就要低得多了,目前谷歌的主要成本都是服務器的開銷,還有程序員的開銷,以及一些研發費用,除此之外就沒有了。
谷歌幾乎沒有傳統行業的店鋪,渠道,運輸等等這些實體方面的開銷,利潤會低才怪了。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谷歌目前的盈利主要是靠廣告,會員費等等,但這些費用一個人每年頂多幾百美元的開支而已,一年下來營收也不可能會高到哪里去。
相反,一個人每年在商超的開銷最少幾千美元,沃爾瑪的營收自然也就上去了。
與之類似的,還有同樣名列世界500強前十的其他企業。
這十強分別是沃爾瑪,英國石油,通用汽車。埃克森美孚石油,皇家殼牌石油,戴姆勒克萊勒斯,豐田汽車,福特汽車,道達爾石油,還有大千集團。
這里面除了沃爾瑪和大千之外,全部都是石油企業,或者是汽車企業,他們加在一起,那就是整個汽車行業了。
會出現行業如此集中的情況,自然還是因為營收的原因。
一臺汽車就算在米國,平均下來也要三萬美元左右,而美國一年的汽車銷量大約在1,800萬左右,這加在一起就是5,600億美元的總營收了。
而就全球而言,這個數據還要翻5倍,達到了2.8萬億美元的水平,這樣的行業能夠孕育出世界前10強的營收,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畢竟只要隨隨便便在全球賣個五六百萬輛的汽車,就可以弄到2000億以上的全年總營收了,畢竟汽車的單價非常昂貴,你總不能指望谷歌的一個會員賬號賣3萬美元的價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