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電影的破圈能力是要遠遠強于游戲的,因為這世界上有很多不喜歡看電影的人會去看電影,但不喜歡玩游戲的人是絕不會跑去玩游戲的。
隨著這一次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票房勝利,讓很多之前只看過哈利波特電影,對游戲根本沒有興趣的外國人,也知道了華夏有劍仙的存在。
這就夠了,這些外國人不需要知道華夏的神話傳說的具體細節,也不需要對劍仙感興趣,甚至就是非常討厭華夏神話也沒有關系,他們只需要知道這些就足夠了。
因為只要知道,那么當后來更多的和華夏神話相關的游戲電影書籍等等文化作品出現的時候,他們都不會聽到名字就覺得是根本聽不懂的東西,然后一點興趣都沒有。
他們好歹會知道,這是華夏的神話,知道這是全世界目前最火熱的文化題材之一,就這么一點點的潛移默化就足夠了。
接下來的三部哈利波特,也都有蜀山派的角色,雖然只是驚鴻一瞥的打醬油,但這一下驚鴻,恰恰是最好能夠塑造出劍仙神秘的。
直到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上映的時候,蜀山派終于有了一次較為完整的登場。
那是在霍爾沃茨的最后決戰的時候,霍爾沃茨根本抵擋不住全盛狀態的伏地魔的進攻,在哈利反戈一擊前,眼看著就要徹底被攻陷了。
結果是一個穿著白衣的男子從天而降,一柄長劍劃過天空,和伏地魔戰斗了一會,伏地魔使出了各種絕招,也始終沒有辦法擊敗這個白衣男子。
最后伏地魔憤怒的質問他做為蜀山派的掌門,為什么要違背當初眾神的約定,干涉歐洲人的事情。
原來這個白衣男子是蜀山派的掌門,他淡定的表示,他沒有違反約定,是霍爾沃茨的校長鄧布利多,用他身為魔法議會議長的權利,邀請他來出手的。
然后這位蜀山派掌門表示,他只幫助鄧布利多到天亮,天亮之后,他就離開,不再干涉。
最終強悍的伏地魔也不得不答應了下來,這才給了哈利波特拖到了天亮,和伏地魔展開最終決戰的機會。
很多人表示,蜀山派掌門和伏地魔的戰斗,才是整個電影里面最**最亮眼的戰斗,畢竟一柄華麗的飛劍,在天空中肆意的飛舞,和伏地魔召喚出來的路西法雕像大戰的場面實在是太霸氣了。
和這些戰斗相比,魔法師之間那種拿著法杖放光線,然后時不時的冒出一點火花星的戰斗方式,實在是太拉胯了一點。
尤其是最后哈利波特和伏地魔的決斗,這個真正的最終戰斗,雖然你可以從里面說出很多花樣,很多背后的套路和算計,有怎樣復雜的聯絡和羈絆,才導致決斗產生這樣的效果。
但從實際戰斗畫面來看,這就是左右最多,然后傳統的右邊擊敗了左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