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房內熏香繚繞,輕輕吸一口,就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許澤軒對于玄奘選的談話地點很是滿意,在對方的招呼下,與之相對而坐。
互相說了幾句客套話后,兩人終于回歸了正題。
玄奘道:“小施主之前說,或許有辦法幫貧僧走出困境,不知能不能仔細說說?”
許澤軒其實已經聯想到,玄奘是因為西行天竺一事而煩惱,但又不完全確定,所以他并沒有第一時間回答玄奘的問題,而是反問道:“我連大師遇到了什么問題都不知道,又怎么幫您解決問題呢?”
“連貧僧遇到的問題都不知道,看來小施主果然不是貴人家的子侄。”玄奘幽幽一嘆,或許是早就有了心理準備,神色間的變化倒是不大。
有關于他的難題,長安城內知道的人不少,算不上什么秘密,既然都把許澤軒帶過來了,他也不介意跟許澤軒說一說。
于是乎,玄奘從幾個月前,遇到印度和尚講經開始說起,一直說到自己上疏被拒結束。
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通通說了一遍。
許澤軒聽完,心道自己的猜測果然沒錯,自己的買賣,算了成了一半。
心中固然有喜悅,但大和尚正為這事而煩惱,許澤軒怎么也不可能把內心的情緒,表露在臉上。
所以在聽完了玄奘的敘述后,他并沒有立刻發言,而是醞釀了好一會兒,覺得自己的表情差不多到位了,這才幽幽一嘆道:“依小子看,陛下拒絕大師乃是正理,大師的請求根本就不可能被朝廷批準。”
“宣揚佛法,普度眾生,這可是大功德,陛下為什么不被批準?”玄奘有些不解,這倒不是他的智慧不夠,而是思考問題的角度,有了偏差。
從佛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玄奘的這番舉措,并沒有哪里出格,非但不出格,反而是大大的善舉。
“宣揚佛法、普度眾生確實沒什么不妥,可惜我大唐剛剛結束戰亂,正是舔舐傷口,休養生息的時間段。大師你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疏,不免有些欠考慮。”
當下,許澤軒便把李淵為什么要下旨淘汰僧尼的原因,一點一點講給玄奘聽。
玄奘能流芳千古,能有那么高的佛法造詣,智商必然是拔尖的。
之前沒想明白,一來是他自己走入了思維誤區,二來是混跡朝堂的那些老狐貍,不可能像許澤軒這樣,把事情掰開了揉碎了跟他講。
現在聽許澤軒分析朝廷對勞動力的需求,說出家對國家人口增長的影響后,玄奘很快就意識到,自己錯在哪,也清楚的認知到,朝廷不支持自己西行取經的原因。
是否同意自己的上疏,是否支持西行取經,這關系到李二陛下定下的國策,絕對不允許妥協,更不容更改。
就算他玄奘的名聲再大,威望再高,并得到一部分貴族的支持也沒用。
事關國家百年大計,關系到一個國家日后的發展,像這樣的大事,根本就不是幾個貴族幫忙求情,就能改變的了的。
“施主金玉良言,貧僧受教了。”玄奘表現的依舊依然風度翩翩,但許澤軒卻能從他的一些小動作中,分析出其內心并不平靜。
許澤軒跟玄奘講道理,分析局勢,說了那么多話,可不是為了打擊玄奘,而是為了借助玄奘的力量,賣出桌椅,換來糧食,讓自己度過即將到來的危機。
要讓玄奘幫自己,那么就必須先幫玄奘解決問題。
所以當他發現玄奘的異樣后,立刻出言安慰道:“易經上說,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這天底下的事情,并不是絕對的。大師這事雖然難辦,卻也不是沒有辦法。”
“莫非小施主還能扭轉乾坤不成?”如果沒有之前那番分析,玄奘是萬萬不會對許澤軒抱有希望的。
畢竟那可是李世民定下的國策,豈是輕易可以改變的?
但有了許澤軒之前說的那些話作為鋪墊,玄奘心中難免會生出一絲期盼。
許澤軒搖了搖頭道:“陛下的決定很正確,別說小子沒能力改變,就算有能力,為大唐計,小子也不會去做那扭轉乾坤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