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當王世充率領軍與唐軍對陣時,他拉著秦叔寶、牛進達等人向王世充告辭,當場跳槽到唐軍陣營。
注意!這一次投唐,是程咬金提出的,秦叔寶等人只是附從。
要知道,當時唐朝雖然勢大,可也不是說一定就能打贏這場仗的。
洛陽之戰始于武德三年七月。
我們來看洛陽之戰之前的一場戰役,武德二年三月份到武德三年四月的柏壁之戰。
柏壁之戰前,宋金剛、劉武周七個月攻克太原,拿下臨汾,同時竇建德王世充趁火打劫,占據整個河南瓦崗勢力地區,竇建德兵鋒直抵黃河,這些人的舉動,嚇得李淵都想丟棄河東。
后來,李世民好不容易打敗宋金剛,俘虜尉遲敬德,但他贏得并不輕松。
根據史料記載,為了勝利,李二和他的部下,連續三天沒吃東西,幾天不脫盔甲,全軍上下唯一的糧食,只剩一只羊。
由此可見,那一戰贏得有多兇險。
柏壁之戰前,丟了很多地盤,經歷過幾次大敗。
柏壁之戰后,軍中缺糧。
柏壁之戰四月結束,洛陽之戰七月開始,短短三個月時間,李唐真的能這么快補足糧草嗎?李唐真的有必勝的把握嗎?顯然是沒有的。
如果上面這些還不足以作為證據,我們再來看《舊唐書太宗》中的一段描述。
“七月,(太宗)總率諸軍攻王世充于洛邑,師次谷州。
世充率精兵三萬陣于慈澗,太宗以輕騎挑之。時眾寡不敵,陷于重圍,左右咸懼。
太宗命左右先歸,獨留后殿。
世充驍將單雄信數百騎夾道來逼,交搶競進,太宗幾為所敗。”
這里明確指出,李世民差點被王世充打敗,由此可見王世充并非沒有獲勝的可能。
然而程咬金卻能在這種局勢下,提前做出決斷,放棄王世充,投奔李世民,其魄力之強,其眼光之獨到,可見一斑。
除了眼光、魄力,程咬金的政治嗅覺,也相當靈敏。
在李淵諸子爭位過程中,由于李世民對于儲位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太子李建成想方設法削弱李世民的勢力,準備將程咬金外放到康州,不讓他留在李世民身邊幫忙。
這時候,程咬金力勸李世民采取行動自保,認為如果手臂被砍,性命肯定也不能長久,并表態說自己絕對效死力。
這番勸說,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日后的玄武門之變。
另外,唐高宗顯慶二年,程咬金被任命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作為主將率軍征討西突厥。
過程中,程咬金對前軍總管蘇定方的正確建議一概不聽,對副大總管王文度假稱詔命的話深信不疑,更是對王出的各種餿主意言聽計從。
結果西突厥首腦阿史那賀魯逃走,軍隊無功而返。
作為一個在戰場上過了半輩子的將領,程咬金這樣的舉動,可以說是讓人大跌眼鏡。
從軍事角度來講,簡直是失敗的不能再失敗了。
但是從政治角度來講,李治那時候正想方設法處理太宗留下的勢力。
程咬金借著這次戰事失利而丟官,成功避開了政治斗爭,說他老奸巨猾也絲毫不為過。
活的長,政治覺悟高,又是李二的親信。
讓這樣一位人物,充當新手村村長,確實在適合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