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其中一旦牽扯到了皇家,事情就會變得復雜起來。
一個是悶聲發大財,另一個是亮明了旗幟,挑明了車馬要跟別人干架,兩者的意義完全不同。
山東士族斗不過皇帝,但是對付他一個小小的男爵,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要知道,世家門閥的力量,可是十分龐大的。
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就是因為得到了當時最強大的世家門閥——關隴集團的支持,才得以改朝換代。
楊堅能夠登基稱帝,也不乏關隴集團的影子。
可身為皇帝,會甘心受關隴集團擺布嗎?
現在關隴集團支持你,你這才得以登上皇帝的寶座。
萬一以后關隴集團支持別人了怎么辦,眼睜睜的退位讓賢?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皇帝當然不會坐以待斃。
所以他們一直利用各種手段,打壓著關隴集團。
隋文帝上位不久,就廢除了九品中正制,重新啟用山東士族。
經歷了北周歷代皇帝和隋文帝的打壓,到了隋煬帝楊廣時期,關隴集團已經被削弱的沒有顛覆隋朝的實力了。
當然,這時候的關隴集團,雖然已經沒有力量抗衡朝廷,但所擁有的能量依然十分可怕。
比如楊廣時期,大部分掌握實權的高官,都是出自關隴集團。
關隴集團雖然被削弱了,但仍能對皇帝的統治造成威脅。
這也代表著,這樣的打壓力度不夠,遠沒有達到皇帝心中預期的目標。
所以,楊廣在位期間,依然想方設法的瓦解過于強大的關隴集團。
關隴集團在軍隊很有影響,為了避免逼宮事件發生,隋煬帝遷都洛陽,開進士科,重新啟用山東士族,迎娶蕭皇后,拉攏江左集團。
啟用山東士族,聯姻江左集團,削弱關隴集團,這一套流程完全沒有問題。
若非楊廣太急,走的太快了,或許還真有成功的可能。
幾十年后的唐高祖時期,功臣和宰相出身關隴的,已經不及半數。
到了太宗朝,功臣實封差第名單、宰相名單、凌煙閣名單中,關隴集團人物所占的比例,又有了大幅度下降。
從北周武帝開始,到楊堅、楊廣,再到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
這么多皇帝,共花了百余年時間,才讓關隴集團名存實亡。
滅一個關隴集團這么困難,打擊山東士族,又能簡單到哪里去?
要知道山東士族,一直壟斷者教育資源。
初唐時期,因為李世民的打壓,還看不出什么。
到了武則天之后,隨著科舉制度的完善,山東士族便輕而易舉的回到了巔峰。
全唐詩里有句話叫做,“文章世上爭開路,閥閱山東拄破天,說的就是山東士族在教育資源方面的霸主地位。
安史之亂前,宰相幾乎沒有出自五姓七望的,但是安史之亂過后,僅滎陽鄭氏一個家族就出了十幾個宰相。
清河崔氏在安史之亂前只出了兩位宰相,而在安史之亂過后陸續出了八個宰相。
趙郡李氏出了十七個宰相、隴西李氏出了十位宰相、博陵崔氏出了十五個宰相、范陽盧氏出了一百多名進士。
中唐時期的宰相鄭覃,寧愿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一個九品小官,也不愿意把孫女嫁給唐文宗的兒子當太子妃,只因為那個九品官姓崔!
只是何等的高傲,擁有何等的自信,才敢這么做!
手中握有天底下最龐大的教育資源,而且還不缺軍事力量。(北魏能夠建立,就是因為得到了山東集團的認可。)
如果許澤軒就這樣一頭扎進去,參與到皇帝和五姓七望的斗爭中,那他哪里還會有時間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