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義率軍入江州后,得知農民軍分兵,也不得不兵分兩路,一路由他親率嶺南軍團和江南軍團向杭州方向馳援,另一路由族弟李存仁帶領西北軍團和西南軍團向牧州馳援。
農民軍化整為零,逃入山中,禁軍一時之間無法剿滅,只得常住江州,導致軍費開支季增。
此時朝廷方面,皇帝也沒能保得住栗成功,文官集團、李氏集團、后黨紛紛站出來表達強烈不滿。最終,栗成功被奪去功名罰沒家產,趕出龍都回鄉務農。而何以時被處以斬立決,全族流放邊塞,沒收族產,何以時極其黨羽十幾人被處死,朝廷沒收臟銀達到百萬兩之多。
罷相后,宰相之位空虛。
按照顧雍的遺囑,栗成功后由王典繼承。
但顧雍認為王典雖有才干卻格局不大,心胸不夠寬廣,臨終之前囑托永定帝,五年之后考教王典心胸后才可委以重任。
此時李存義推薦揚州牧李宇,部分文官推薦韓毅和羅弗,一時之間爭執不下。
王典在栗成功臨行之前趕往送行,對飲三杯后,栗成功方道“顧相意屬于你,然擔心你氣量不足,你若能有容人之量,陛下必然重用于你。”
王典若有所思,回府之后與發妻商議,發妻獻計說“禮部尚書李培東歷任三代元老,你若推薦與他,必得圣上寬心。”
王典遂即前往皇宮,向永定帝推薦由李培東任宰相,永定帝問起緣由,王典道“李大人有三長,一曰年長厚望,他在禮部二十余年,主持朝廷各項考試與大典,熟通國內外天下大局,由他做宰相無人不服;二曰友眾,他與人交好從不輕易和人沖突,百官口碑極好,且此人雖做禮部尚書,卻從不納私委任公正,深得學子們稱道;三曰族羽,李大人祖上為唐李一系,而兵馬大元帥祖上也為唐李一系,當年天唐帝國滅國后,李大人祖上選擇歸順圣漢,大元帥祖上選擇另立新國,最終被征服,從而兩李分支。但李大人終究與大元帥同出一族,李大人為相,大元帥必然欣然接受。”
永定帝不敢貿然接受,便與皇后商議,皇后說“李培東為相倒也不錯,且他如今已經七十有二,做不了幾年宰相。但李氏從此獨大,又該如何”
“依皇后的意思呢”
“重啟雙相,如何”
永定帝大笑“不愧是賢后,此辦法最好,由李培東任左相,王典任右相。”
不久,永定帝下旨,朝廷重啟左右相制度,左相為首右相為輔,左相由李培東擔任,主管六院政事,右相由王典擔任,主管八部政事。圣旨宣讀之后,百官反倒稱贊皇后智謀無雙,如此左右相并存,各方勢力終于不再爭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