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幫派仇殺,沒有擂臺技擊,文中人物身份各異,張十五是個漂泊說書人,郭楊兩兄弟是農家,曲三是個開酒館的,丘處機是個隱世出家人……卻都心心念念家國天下!
這是與他印象之中的武俠完全不同。
隨著情節推進,郭楊兩家慘遭橫禍,家破人亡,這多少讓老頭找到了一些以往武俠的味道,不過還是被故事情節、人物命運牽動著心神,正尋思著主角應該是包惜弱腹中孩兒、猜測著顏烈的來歷和目的時候……
沒了。
故事雖然頗為精彩,但老人一生閱歷,養氣功夫和耐性都是不缺的,倒不至于急著知道后續的劇情。
老頭坐在床頭回了回味,抬頭見張揚的點滴已經打完,那個長相挺齊整的護士正在給他拔輸液管,忍不住又問了一遍:“小伙子,這真是你寫的?”
老太太和38床的兩位再次轉頭看來,又很快看向張揚,護士小姐姐也有些奇怪地看著這些病人,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張揚笑道:“怎么了?您以前看過?”
老頭道:“沒有看過,但這文筆可不像是年輕人能寫出來的。”
“王勃二十歲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維十七歲寫「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元好問十六歲寫「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于謙十二歲……”
張揚說到這里,醒悟過來,趕緊住嘴,好在病房內的人都被他的狂言給驚住,聽到一個陌生的名字也沒在意,只當自己孤陋寡聞。
張揚迅速改口,續道:“駱賓王七歲寫「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我今年十八歲了。”
老頭顯然沒有想到他有這么大的口氣、這么高的心氣,竟然敢跟這些傳誦千古的名字去比,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
護士小姐姐見沒有人接話,笑著打趣道:“出口成章呀。”
老頭則問:“你在哪個學校念書?”
“二中。”
這兩個字比張揚剛剛那番狂言還要更有效果,連38床一直埋頭打游戲的渣男都抬頭看了他一眼,老頭咕噥了一句:“二中的,難怪……”
青城二中作為百年名校,在整個華夏都頗有盛名,老頭話語之中的意外和釋然,大概是覺得居然是二中的學生,那難怪有這樣的口氣了。
張揚并未接話,他如今仍是宿慧記憶的心態,一來沒覺得考上二中與自己有多大關系,二來心理年齡擺在那,這樣回答也不是為了顯擺。
護士離去后,老頭讓老伴把筆記本還給張揚,又問:“還有嗎?”
“沒想好呢。”
張揚接過筆記本,躺下來繼續聽課。
老頭見他不愛搭理自己,也不去討沒趣,咂咂嘴,又不由自主地回味了一下剛剛那萬余字,發現有些期待這本的后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