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華興大學報道日期還有三天,但新生已經可以入校住宿,張揚一家來到學校大門前的時候,見車流如織,許多人年輕學生拎著大包小包走進校門,才意識到今天可能是高年級學生返校開學的日子。
不過也有不少在家長陪同下來學校的新生。
張揚跟爸媽下了車,還沒走進學校大門,就被來往的學生認了出來,但并沒有圍觀的事情發生,最多只是笑著向他揮揮手,打聲招呼。
有喊學弟的,有說我給你投過票的,還有人笑著調侃“沒跟林依然一塊來嗎?”
隨后發現張揚身旁還有家人,有些尷尬地合起手掌晃了晃,以示歉意。
華興大學曾是北周皇家,改元之后更名為華興大學,名字就是源于一塊據說來歷離奇的石碑,傳言石碑刻有八字,前「華夏當興」,后「馬踏白宮」,后來不知為何,后面的字跡莫名消失,僅剩「華夏當興」四字。
進了學校大門,遠遠就看到有各個學院的迎新處,張揚是人文學院,剛走近過去,坐在那兒招待的學長學姐就已經認出了他,忙著起身招呼。
大一新生不允許外宿,張揚反正也已經交了住宿費,于是就在學長的帶領之下,先前往學生宿舍區。
途中經過明倫堂后的「碑林」,負責招待的兩個學長很熱心地指點,又引張揚一家去看。
所謂碑林,其實只有「華夏當興」一塊石碑,林是楓樹林,不過因石碑而得名。
張揚一家過去的時候,已經有不少新生和家長在這里,看到張揚,有些新生遠遠地就興奮告訴旁邊的人,也有人打招呼,張揚照例笑著回應。
不擺架子,也不可以表現自己的平易近人,所謂點頭之交而已。
高有近兩米的石碑并沒有因為舉世聞名而得到校方任何照顧,靜靜矗立在楓樹之中,別說亭子,連小道都是人在泥土里踩出來的。
如果不是因為這么多人來看,剛剛那些學長學姐也熱情指認就是這里,就這環境,哪怕有那「華夏當興」四個字,張揚也很懷疑這是假的。
石碑不知道是什么材質,隱有風雨蝕刻痕跡,正面「華夏當興」四字是宋體字,橫細豎粗,不知道是怎么雕刻上去的,印痕極深,因而導致原本很具書法美觀的四個大字顯得有些不大協調,破壞了原本的美感。
張揚多少有些失望,張微也小聲嘀咕了一句:“就是一塊碑嘛。”
一邊嫌棄,一邊掏出手機,咔咔咔地拍了好幾張照片,還讓張揚幫她拍跟碑的合照。
“宋體字名義上說是宋體,其實是北周以后的時候才出現的,這其實是一種印刷字體。”
旁邊似乎有新生在賣弄,跟家人也跟旁邊的新生講述科普,張揚聽到,心里暗暗嘀咕無所不在的琴弦效應,前世宋體字也是在明朝以后才出現的。
這主要因為宋朝文化鼎盛,宋刻本精美,明朝文人極其推崇宋刻本,于是出現了「仿宋刻本」,后來幾經蛻變,才形成了專用于印刷的宋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