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時間里,對張揚來講,新專輯的籌備基本告一段落,倒不是說他不用再管——事實上,哪怕完整詳盡的歌譜,專輯制作方面,張揚也一直都在“越權”。
比如他拒絕調音,盡可能地自己把每一個地方唱準,一遍唱不準,就再唱一遍,最終唱成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絕不像其他歌手那樣唱不準的就調準。
這一點倒不是張揚的堅持,他在音樂上學周杰倫,卻沒有周那樣的自信與要求,這種堅持,一是因為有外掛,有底氣,二是準備以后做一個吸粉的小料,也不必多么刻意宣傳,采訪的時候順口提一句就好
——最好還是成名之后,這個時候才是最難繼續擴大粉絲群的時候,用以吸引那些原本音樂方面屬性與他不搭的群體,把他們拉到自己的屬性里來。
除了音樂本身的問題之外,張揚的其他一些行為,比如數字專輯定價,比如粉絲運營——在這兩個方面,張揚的理念都與公司有極大沖突。
張揚數字專輯讓價粉絲,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拿公司的收入來“收買人心”,連促銷都不算,因為享受打折的,都是已經購買了音超版本歌曲的人,他們如果沒有購買專輯的意愿,幾乎不會因為幾塊錢的讓利而去購買一整張專輯。
只有損失,沒有收獲。
而在粉絲運營上,張揚堅信「粉絲行為,偶像買單」,同時有意保持自己的正能量形象,畢竟由于青城二中、華興大學的名校加成,他在很多人,尤其是家長眼里,天然就是個好孩子,一首《聽媽媽的話》更是獲得無數家長的好感。
張揚絕不愿因為個別粉絲而影響到粉絲群體的氛圍,所以官方引導就十分重要,他特意與負責這方面事務的唐清、章硯方談過,如果有影響粉絲群體氛圍的人,比如極端情緒、負面言論,該勸解勸解,該控場控場,該清除清除,不用怕得罪人。
……凡此種種,如果是其他人,多半早就落得跟方裳差不多的境遇了。
不過張揚有汪清遠和林素媛的賞識與力挺,公司利益上的事情,都能壓得下去,而音樂方面,他的堅持多是更佳之選。
然而人非圣賢,張揚的才華贏得了何宴平的尊重,各個方面都十分配合,但他好好的音樂總監,在張揚的專輯制作上,反而慢慢變成了「副手」,多少還是有點不爽的。
另一方面,「俠之大者」的爭論仍在繼續,隨著對張揚褒貶——更準確的說,是「張牧之是否被過譽」這一論題進行的爭論擴大,不少人都開始慢慢地看清了一件事情。
所謂的「俠之大者是否張牧之首創」「張牧之是否過譽」,其實說到底,是金榜、俠客兩家,與寒窗之間的爭斗。
前兩者,一個是如今三報之首,一個是武俠大本營,而寒窗作為后起之秀,原本似乎很難出頭,卻憑借著張牧之和新武俠一舉打破三足鼎立的平衡,如今隱然已經位列金榜之上。
這是金榜與俠客都無法接受與容忍的!
比較奇怪的是,此前張牧之風頭雖盛,但不論金榜還是俠客,態度都還比較溫和,不僅沒有貶低,相反還有夸贊嘉許——怎么忽然之間,就開始打起口水仗了?
張揚對此倒是隱約有些猜測,原因不外乎原本的時候,這兩家都還存著拉攏他的心思,而現在,多半都放棄了。
既然成不了朋友,明確的敵對立場,自然就是利益爭奪了,這沒有什么好說的。
唯一的疑問是,金榜或者俠客,是不是知道了他的身份。
上官祺鈺能夠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就代表已經有更多人知道張揚就是張牧之這件事情了,不過料想金榜或者俠客就算知道,也只想瞞著,絕不會主動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