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大慶,怎么過節?吃好喝好不干活。
這么好的節日,不該讓更多人來分享嗎?
在生產力并不發達的古時候,對于大多數人來講,過年意味著可以把一年的積蓄收獲「揮霍」一下,平時舍不得吃的,吃,平時舍不得穿的,穿,平時舍不得花的,花……這構成了大多數成喜歡并且期待過年的第一要素。
隨著生產力進步,尤其是解決了溫飽奔小康之后,過年能吃的平時也能吃了,過年能穿的平時也能穿了,這方面的期待大大下降,而恰好,這個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過程,也伴隨著許多人長大的過程,于是導致許多人越長大,越覺得過年沒意思。
當然,這個沒意思,除了物質方面的緣故,更多在于隨著年齡增長,屬于孩童的無憂快樂逐漸遠去,煩惱也不再只是寒假作業,大家族為紐帶的社交、一年學業、事業的總結對比……這些煩惱,都遠遠大過于一本或者幾本寒假作業,不是開學前一晚上能解決的。
還有催婚。
分手之后,白芷已經單身兩年多,隨著年紀漸長,爸媽對這方面的急迫心情也開始與日俱增,平日里爸媽嘮叨,她還能應付,偶爾還可以反駁一下,但一大家子長輩聚在一塊,你一句我一句,她就只有老老實實點頭的份了。
以往雖并不覺得厭倦,也沒有什么期待的春晚,反倒成了今年過年不多的一份期待。
對于張揚家來講,這個春節自然更加值得期待。
兒子要上春晚了!
哪怕是張揚走紅之后,從張守一到方淺雪,再附送一個張微,他們習慣了在新聞里面看到張揚,卻怎么都沒想到突然之間,就要在每年必看的春晚上看到他了。
張揚把這事告訴爸媽的時候,都還沒來得及說清楚,張守一確認了這是真事之后,方淺雪就道:“當然去啊!這是春晚啊!不去你傻啊?”
至于沒辦法陪家人吃年夜飯的事情,夫妻倆似乎根本就沒想過。
然而事實上,從張揚每天回家吃飯睡覺,到他忽然之間幾乎從這個家里消失,只能在新聞和手機上看到他,哪個當父母的能不想多見見兒子?
只不過是明白這對于他的幫助和意義罷了。
至于自豪之類的面子,自然也有,起初不便宣揚,張守一就沒少跟媳婦探討這件事情,有時候都會有一種“這是我兒子,我夸一頓”,然后再“這是你兒子,你再夸一頓”的滑稽場面,直到后來這事被曝光、證實,時不時地就會有人確認,才算滿足了夫妻倆期待已久的驕傲自豪。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除夕,早上起來貼春聯,剁餃子餡,忙忙碌碌地到中午吃了頓餃子,然后繼續包晚上的餃子,張微出去溜達了一圈,回到家里,也被方淺雪給叫來學怎么包。
張微往年跟著湊過熱鬧,手藝還談不上,勉強能包成個,她自個也不感興趣,只不過老哥不在,幼妹只好承擔起照顧爸媽的重任,想了想,并沒有向以往那樣找借口推脫,去洗了手,過來身來提議道:“要不把這些都挪到客廳里面去吧。”
方淺雪道:“搬過去干嘛?”
張守一則道:“肯定是要看電視啊,去看吧,不用你包。”
張微道:“你們不看嗎?”
方淺雪道:“不看了,沒什么好看的,吵死了。”
年前這段時間,各大電視臺除了籌備自己的春晚跟華視叫板之外,各種春節特別節目也沒斷過,吵吵嚷嚷的十分熱鬧喜慶,有些節目一開始看還蠻新穎,不過看多了,就覺得厭了。
張微奇道:“我哥你們也不看啦?”
張守一把包好的餃子放進圓竹簸箕里,見皮不多了,于是開始和面搟皮,聞言道:“還早呢。”
“不是那個,是下午直擊春晚的直播,昨天不是預告了嘛,有我哥……我沒跟你說嗎?”
張守一和方淺雪同時看她一眼,然后再相視一眼,開始收拾東西,方淺雪不忘抱怨道:“真是的,這個年紀,一點記性都沒有,這種事情都能忘……”
“我記得我說過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