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是大唐朝的附屬國,曾經是沒有科舉的,直到幾百年前被唐朝征服了,后來才有科舉。
秦允禮講起了趙國科舉的來源,當提到大唐朝時,眼睛里滿是向往,還說到,若不是大唐朝,如今趙國還是一個蠻荒小國。
對于趙國的歷史,李樹為了弄清楚這個世界,特意了解過。
如今大唐的屬國有三個,趙國、楚國和云國,但是在很久以前,大唐的周圍遠不止這三個小國,而是有十幾個。
這些小國一一的被強盛的大唐打敗了,而那些國家都不肯低頭,于是被滅了,而趙、楚、云三國認慫了,不僅幸存了下來,還吞并了那些被滅的小國。
這在李樹看來,算是打一棒子再給一顆甜棗。
順理成章的,大唐的科舉制度也推行到了趙國。
李樹好歹也兩世為人,很明白,這就是文化入侵啊,雖然這三個國家名義上還存在,可實際上已經是大唐的一部分了,都已經被同化了。
“老夫僥幸進士及第,后來又在殿上賦詩一首,得了當朝太傅的一句稱贊,賜下了一口浩然氣。”
憶往昔,秦允禮仿佛回到了青年之時,感嘆連連。
“那時我還不知浩然氣為何物,還是偶然從探花口中聽說,此乃是修仙之道也!”
三千大道可成仙,其中有一門名為浩然道,也是讀書人的道!
浩然道修的是讀書,書讀的越多,為更多讀書人所知,所崇敬,那么就會越厲害,就會修出浩然氣。
“那日,探花郎喝多了,我也只記住了只言片語而已,他還說,其他修仙者修術法,而浩然道的讀書人只修浩然氣,胸中的浩然氣越多,本事也就越大。”
秦允禮還說,自從得了太傅賜了一口浩然氣,他就能感覺到,讀書時頭腦清醒,一目十行,學會了更多道理。
李樹點了點頭:“浩然氣,竟然還能拿出來送人?”
“正是。”秦允禮看著他,小心的說到,“為吏多年,倒也見過一些上仙,恰好就有修了浩然道的讀書人,從那里知道了更多,一旦讀書人死了,浩然氣便會散了,但也可以將浩然氣吐出,送與他人,那位浩然道的讀書人還說,浩然氣對于其他修仙者而言雖然談不上靈丹妙藥,但也是些許益處的。”
“你這么說的話,我倒是有點感興趣了。”李樹還真想看一看這浩然氣,究竟有什么不凡的地方,“竟然還有讀書人修的道,浩然道,我上輩子看的書也不少,說不定就適合修這個道。”
一百二十里不是很近,以馬車的速度至少也得需要半日時間。
回去的路上,秦允禮也主動的說了他此次外出的目的。
“家中一直不得安寧,近日,犬子更是全身長出了奇怪的綠毛,讓人憂心,不得已只能尋求上仙幫忙。”
秦允禮為官的時候,對于修仙之道就很好奇,也經常了解,知道一些趙國的修仙門派和修仙的世家。
“我知道方圓幾百里范圍內的兩個修仙世家,其一就是季城的蔡氏,另一個是界水城康氏,于是,老夫親自前往蔡氏,同時也派了一位侄兒前往界水城,尋求康氏上仙。”
李樹皺了下眉:“你找了兩家?這恐怕不妥吧。”
這就好比是求醫問藥,一次找來了兩個大夫是怎么回事,這是對大夫的不信任啊,更何況找的是修仙者。
秦允禮急忙說到:“我曾多次見過修仙者,那些上仙都不是我輩凡人能輕易請的動的,雖說去了兩家,可是早已經做好了吃閉門羹的打算,如果能僥幸請來一家的上仙就已經是大運了。”
聽到這么說,李樹感覺有些道理。
可同時,他也感覺到,自己同樣作為上仙,是不是答應的太隨意了,隨隨便便的就上了車,感覺少了一些作為上仙高高在上的氣場。
“還好,路遇上仙,雖不知上仙來自何方,但上仙定然是來自哪座仙山,出身高貴,乃人中龍鳳,才會如此慷慨,愿意不辭辛勞,解我家中苦難。”
聽著秦允禮一連串的拍馬屁,李樹越來越感覺這個人的確很有“眼力見兒”,似乎都猜到了他心中的想法才說出了這么一番話來。
來自仙山?出身高貴?人中龍鳳?李樹感覺這些詞和他都完全不沾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