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有些遺憾,但哭泣的嘆息之墻并沒有過多的表示,很快就收拾心情,與葉浩然展開了第二盤的較量。
第二盤葉浩然執黑,以迷你中國流開局,哭泣的嘆息之墻自然不會再用什么旁門左道的招數了,本本分分地應以二連星,用最為正常不過的布局與葉浩然展開了對弈。
仿佛一切都回歸了正常,布局階段,雙方走得都異常的本分,幾乎是按照背書似地來走定式,中規中矩,局面兩分。
布局階段沒有求新求變,那就意味著雙方要拼中盤了。下套路棋有個好處,那就是不用費心費力地長考和計算,現有的定式都擺在那兒,這些定式都是多年來職業棋手研究得相當透徹的棋了,甚至有些定式,可以追溯到上千年之前,這些套路之所以稱之為套路,那就是這樣下的話,雙方都可以接受,沒有什么厚薄之分。
但圍棋對弈終究是要分出一個高下的,除了象三劫循環那樣極少數極少數的和棋之外,圍棋對弈,哪怕就是半目,也要分出個輸贏的,就算是套路棋再套路,再被棋手們研究的透徹,也不可能下成平手。
下到中盤之后,雙方的交鋒漸漸地變得激烈起來,哭泣的嘆息之墻是一名職業的高段棋手,棋力不俗,在中盤攻防戰之中,逐漸顯露出其強悍的實力,棋風剛烈,步步緊逼,反客為主。
葉浩然的棋則是輕靈飄逸,變化多端。對付力量型的棋手,葉浩然有著自己的心得,力量型的棋手就好比是拳擊臺上的重量級的拳手,一上場,他就施以雷霆萬鈞一般的重拳,想在第一回合就把對手擊倒在地,破解力量型的棋,至少不能用以力破力的方法,除非你的力量比他還要大,否則硬碰硬的話,肯定會吃虧的。
葉浩然用的方法,就是四兩撥千斤,避實就虛,盡量地不與對手正面作戰,讓對手無處發力,再力量大的拳頭,打在棉花上,也是無用功。
哭泣的嘆息之墻也確實感受到了這一點,這個楓之葉的棋也確實是靈活多變,哭泣的嘆息之墻的攻擊很難奏效,往往是楓之葉一個轉身,哭泣的嘆息之墻先前的那一大堆組合拳就打空了。
這確實讓哭泣的嘆息之墻有些郁悶,力量大棋風剛硬的棋手,往往喜歡勢均力敵的對手,雙方在棋盤上你來我往,拼死一戰,比的就是誰的拳頭更硬,這樣的棋大殺大砍,確實是很痛快。
最不喜歡的對手,自然就是那些下法輕靈飄逸多變的棋手,這樣的棋讓力量的大的棋手有一種無處發力的感覺,很不好應付。
說實話,哭泣的嘆息之墻是很不喜歡楓之葉的棋風的,但他又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對手,陷入中盤的苦戰之后,哭泣的嘆息之墻一點的好處也沒有撈到,反倒是棋局的形勢慢慢地朝著對葉浩然有利的方向變化著。
一般的職業棋手,都是善于形勢判斷的,哭泣的嘆息之墻粗略地估計了一下形勢,現在大概是黑棋盤十左右的樣子,也就是說,黑棋現在大概地領先三四目,不知不覺之中,白棋竟然落后了。
三四目的差距看起來不大,但對于職業棋手來講,確是一個不小的差距了,如果雙方實力相差不大,真想要扳回這幾目棋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哭泣的嘆息之墻感覺到形勢落后,自然也走得更加積極主動一些,想要爭取把這落后的幾目給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