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階段的戰斗,葉浩然是極其成功的,他沒有在意自己棋形是否很薄,主動地發起了進攻,分斷了白棋。
白棋為了活命,也確實是使出了渾身的解數,試圖通過白棋的弱點殺出一條血路來,但是葉浩然的算路精準,就算是黑棋很薄,也沒有留給白棋任何的機會,反倒是白棋撞墻似的逃跑,沒有能夠逃出去,反倒是把黑棋給撞厚了。
棋下到這個程度,如果換作是日本棋手,很可能已經豎起了白棋投降了,如果是中國的棋手,很可能會再多抵抗兩下,然后再投子認輸,畢竟這兩塊白棋都很大,只要死上一塊,這棋就沒有任何進行的意義了。
但SAGA是韓國棋手,韓國棋手最大的特點就是頑強不屈,別說是現在只進行到了中盤,那怕是到了官子階段,只要還有那怕是一丁點的機會,韓國棋手一般是不會放棄的。
這典型的就屬于那種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的類型,這種類型也是自成流派的,名曰“僵尸流”。
李世石就是僵尸流的開山鼻祖,僵尸流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棄子戰術,專找對方的弱點作戰,這里的死棋,并不是完全死透的棋,而是那種死而不僵的棋形,只有這樣的棋形,才能達到借尸還魂的目的。
李世石在他的巔峰時期,將僵尸流演繹的是淋漓盡致,其鬼魅般的翻盤術,讓無數與之對弈的棋手是痛失好局,欲哭無淚。
局面的落后讓SAGA立刻是祭出了僵尸流這件法寶,試圖地渾水摸魚,頑強的殘子給劫出,將棋局給攪渾了。
至于認輸,這兩個字在韓國棋手的字典里,完全是不存在的。
但葉浩然卻絲毫地沒有在意,在李世石的那個時代,或許人們看到僵尸流還是一臉的驚異,都感覺奇了怪了,圍棋居然還能這樣下?
但李世石之后,僵尸流已經不是韓國棋手的專利了,各國的棋手都有所涉獵,有所研究。而研究的時間長了,便會產生出對付僵尸流的心得。
其實僵尸流也沒有什么可怕的,只有熟悉了它的走法,一樣有克制和破解它的辦法,就算是在李世石鼎盛的時期,他的這把“刀子”也未必能百發百中,許多時候,也會陰溝里翻船。
因為使出僵尸流的時候,往往就意味著本方的棋局形勢落后,不得以而為之,只要小心應對,不給對手任何的機會,僵尸就沒有復活的機會,到最后真得就變成一具尸體了。
現在的棋手,沒有一個不對僵尸流有所了解的,這種了解不光是懂得,而且是會下,那怕是自己處境落后,走出僵尸流來,也完全是有把握的。
葉浩然自然是絲毫沒有感到意外,這種情況下,對手如果不走僵尸流的話,反倒是讓人感覺到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