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書一式八份,所有人都簽字畫押蓋手印,陳紀姚燃簽名作保,趙頎楊大元等六個股東一人一份,劉老頭兒雖然百般推辭,還是拿到了一份價值兩千貫的股份合同書,剩下由陳紀和姚燃作為中人各自保留一份,至于送去官府存檔的事趙頎等人也主動忽略了。
眼下大宋不光是朝廷腐朽,地方官府也相當**,兩萬貫的投資若是被衙門的官員知道,不割掉幾斤肉是不會罷休的。
不過既然是正規貨倉,還是需要到市舶務進行備案和打點才能開起來,因為開店就要交稅,這個是跑不掉的。
大宋商業發達不假,但商稅也高的嚇人,不交稅想開店,門都沒有。
不過開貨倉所有人都不懂,因此趙頎也只能先拜托陳紀和姚燃兩個撿來的舉人幫忙。
趙頎相信,無論市舶務的官員多么牛逼和霸道,但在兩個舉人的面前,一定還是會小心翼翼,因為這些舉子雖然手中無權甚至無錢,但認識的人可不少,至少和各州府提學都認識,而提學官是路一級的朝廷直屬官員,身份都是京官,而且絕對都是當世名流,身份前綴不掛上一個翰林院或者館閣、資政等大學士名頭,簡直都不好意思出門和人打招呼。
而無論是翰林學士,還是龍圖閣、天章閣、集賢院、資政殿、端明殿等學士大學士,無一不是名噪一時受天子器重的重要人物,這些人哪怕是閑職,隨便挑一個出來就能任三省六部主官甚至東西兩府和計省宰執,學問最低都是進士出身。
雖然各路提學在權利上不如各路提舉(運判)、提刑和制置使(經略使),但在重文輕武、教育發達的大宋,所有學員都不能輕視,因為這些人說不定就是皇帝喜歡的某個大學士,得罪舉子不要緊,一旦這些舉子受了委屈跑去自己的提學官那里哭鼻子,只怕一個小報告打到皇帝耳中,不光哭來不及,脫褲子都來不及,下場可能就非常凄慘。
因此在大宋無論朝廷州府還是縣城鄉下,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人都不會特意去得罪讀書人,哪怕是個秀才都要恭恭敬敬,誰都不敢保證這些人將來不高升,誰也不敢保證這些黑**兒的讀書人不去告黑狀。
得罪武夫好說,最多被胖揍一頓,過了也就算了,基本上仇不過夜,但得罪讀書人,從早到晚都得小心翼翼,很多時候會被陰一輩子,非常之恐怖。
而除開官府外,要想在碼頭上好好做生意,還有一個地方要去拜訪,那就是貨運行會。
古代有說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這個行,就是指社會的行業分工,而最開始,政府會把城市內相同行業的人聚集在一條街上經營,這樣方便管理,于是就行成了許多的專業行市,唐朝特別明顯,但到了宋朝之后,因為坊市制度的解體,各行各業開始分散并得到極大的解放,各種新型行業層出不窮,唐朝記錄的三十六行到了宋朝,猛增到四百余行,由此也可以看出宋朝的商業和工業的繁榮程度。
而在大宋,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有行會存在,而行會中會推選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物作為行首,行會的作用不光是調解內部商戶工匠之間的矛盾,同時也協同朝廷對各行業的監管,若是行會中有商戶制假販假或者偷稅逃稅等行為,一旦被查實,行首都要受到連帶懲罰。
當然,大宋的行會也好,明朝后期誕生的商會也好,其實這種半官方半民間的組織既有積極的意義,也容易滋生各種**,行會和官員勾結,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欺行霸市,打壓不聽話的商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