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岳隨后將龍種選擇降低為三種,依次為紅龍,白龍,黑龍。
這樣的選擇除了能夠降低消耗之外,更保持了龍種在不同環境之下的適應性。
消耗降低到千分之三。
之后,周明岳又將之后其進化次數從雛龍,少年龍,青年龍,成年龍,壯年龍,上古巨龍一共六次削弱為三次,雛龍,少年龍,青年龍。
這樣的好處就在于其從龍蛋里出生之后,所需要的食物會更少,能夠更快的進化,形成戰斗力。
同時,生產龍蛋的消耗也從千分之三降低到千分之一,畢竟削弱生物進化種子的進化上限之后,其消耗會更低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當然,至于效果到底如何,就只有真正實驗一次才行。
消耗千分之三的儲備資源量之后,在周明岳不遠處,出現了三道光柱。
此時三根光柱之中的胚胎正迅速發育著,待發育到一定程度之后,這些胚胎之外形成了一層蛋殼。
光柱消散,三枚龍蛋掉落在地面。
很顯然,融入不同血脈對于龍蛋的大小有著不同的影響。
綠鹿龍蛋的體積最大,但也比真正的龍蛋小上了不少,只有小半個臉盆大小。
而巴斯兔龍蛋則只有巴掌大小,至于田鼠龍蛋只有半個巴掌大小。
與上次實驗一樣,數分鐘之后,三枚混血龍蛋的外殼就出現了裂縫,隨后里面的雛龍就鉆了出來。
好吧,說實話,周明岳很難將這些從蛋殼里爬出來的生物與那雛龍聯系上。
首先,這三只混血龍種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們身上的龍鱗都不算多,稀稀拉拉的長著龍鱗,龍鱗與龍鱗之間的空隙較大,看上去就好似得了皮膚癬一般,一個字,有些丑!
然后,它們差不多就是雛龍與其它生物的部分混合模樣。
譬如綠鹿混血頭頂上長著兩只短小的鹿角,然后腿是蹄子,嘴里竟然沒有鋒銳的牙齒,只有用來吃草的平寬牙齒。
而巴斯混血就更夸張了,頭上長了一對長長的耳朵,尾巴雖說還是龍尾,卻很短小,后腿倒是碩長,極為有力的模樣,嘴里長了一對大門牙。
反倒是田鼠混血看上去更兇狠一些,長長的嘴巴里有鋒銳牙齒,尾巴雖說沒幾塊龍鱗,但夠長,掃動起來也有力,頭上也沒長什么很奇怪的東西,但嘴巴兩側長著的胡須就有些破壞形象了。
不管怎么說,在出生之后,它們照例開始啃食蛋殼,進行出生之后的第一餐。
這一點,周明岳并沒有去改變。
畢竟在出生之后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夠找到食物的,很多生物在出生之后餓死并不罕見。
啃光蛋殼,三頭混血龍種隨即照例挖洞鉆入土中酣睡。
不過相對于那純血龍種一口氣睡上三天三夜而言,這些混血龍種嗜睡的程度就要輕上很多。
它們僅僅只睡了五六個小時便鉆出了洞穴。
但從這一刻開始,它們之間的習性就有些不同了。
綠鹿混血龍種直接就沖到一片草叢里啃食了起來,而巴斯兔則是人立而起,采食著草種,漿果,至于那田鼠混血則又打了一個洞,鉆到地下去啃食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