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屏幕右下角一個區塊的分屏上,一段訊息吸引了華可鏡的注意。
上面赫然顯示著自己的名字,與之相關的標題是—-華可鏡個人能力評價。
而在標題的下方則是一串長長的列表。
其內容如下:
【自然科學】:暫無評價;
【社會科學】:暫無評價;
【思維科學】:暫無評價;
【工程技術】:
建筑工程--工程師;
市政工程--助理工程師;
隧道工程--/;
機械機電工程--/;
水利電力工程--/;
道路與橋梁工程--/;
.
.
.
……
華可鏡看完以上的內容,低頭沉默了片刻,心中或多或少感到了一點羞恥。
這評價列表他基本是看懂了。
首先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幾個大類,全部都是暫無評價。
這些訊息說明什么?
說明他在科學研究領域毫無建樹,既算不上研究員,更稱不上科學家。
不過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他到底只是個普通人,至少當下如此。
還好,在【工程技術】領域,華可鏡還算有那么一點點可圈可點的地方,當然也僅僅只是一點點,因為后面同樣是一長串的空白。
很明顯,這與華可鏡的學習背景有關系,他在大學學習的就是土木工程,又在工地里干了幾年,所以才獲得了建筑工程工程師,以及市政工程助理工程師的評價。
“這個能力評價表究竟是啥意思?”看得七七八八之后,華可鏡心想著。
【自然科學】他大概懂得一些,基本上是研究自然界發生的現象以及自然現象發生過程的實質,進而把握這些現象和過程的規律性,為在社會實踐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規律開辟各種可能的途徑。
具體的科目大致包括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
而【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華可鏡就只能意會,大概研究的都是些與人,與社會相關的問題吧。
至于【工程技術】領域,他倒是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事實上,很多人對科學家(Scientists)和工程師(Engineer)的職業性質容易產生混淆。
通常民眾認為,科學家就是搞科研的,工程師就是搞技術的。
而對科學領域有一定認識的人群則會說,科學家是探索大自然,發現科學規律的人,工程師是應用科研成果,解決技術問題的人。
當然,這樣的說法確實顯淺易懂。
不過,科學家與工程師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遠遠不止這些。
實際上,工程師和科學家的界限完全可以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