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啷個貴啊?凈資產800萬元以上!”
一旁的李晨景忽然跳了起來,瞪著華可鏡,一副看你娃如何能掏得出800萬的表情?
“呃……”陸潔詩抹了抹額頭上的汗水,小聲說道,“就像公司的注冊資本一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財務報表可以適當加點水份……”
“你這么扎實的妹子也學會注水了?”作為一個耿直的川蜀漢子,李晨景馬上扭頭反問。
陸潔詩連忙甩鍋:“不……我沒有注水……是何總讓中介幫忙做的。”
華可鏡問眼睛一亮:“注冊人員中介也能幫忙注水嗎?”
“中介可以幫你調配,但是人員數量必須達標。”
華可鏡:“……”
李晨景:“……”
這都什么事啊。
華可鏡心中清楚的很,高風亮節,正氣凜然的小樂同志斷然不會允許他這么干。
就算是他自己,也不太能接受這樣的方式。
必須保持驕傲,必須積極向上,就算為了掙錢也必須挺直了腰桿。
華可鏡這樣略顯中二地告訴自己。
畢竟這是一本充滿正能量的書。
陸潔詩看兩人面色不對,便連忙話題一轉:“魔芋熟啦,你們吃啊。”
華可鏡有些惆悵,象征性地撈了幾塊,接著問:“建造師,工程師,崗位人員,技術工人,這前前后后加起來得有大幾十號人了吧,你說人員數量必須達標,其他建筑公司真的有招這么多人嗎?”
“就是就是,現在一般的建筑公司哪里養的起那么多人!”李晨景一臉懵逼的補充問道,“就是新城建設我也沒見著這么多人撒。”
“崗位人員和技術工人雖然數量最大,但其實比較好解決,可以先找朋友借用一些,或者組織常合作施工隊的工人去考一些,花費也不算高,最難的是注冊建造師和工程師。”
“現在不是嚴查掛證嗎?”華可鏡皺了皺眉頭,“這樣搞不會有風險嗎?”
“風險當然有,也確實要盡力避免的,所以在資質審批下來后,你馬上就要動員公司里的職員去參加崗位考核或培訓科目,盡量把這些崗位人員都替換補齊。”陸潔詩回答道。
“哪來那么多職員!?”
“實在不行,先讓身邊的親朋好友幫忙過渡。”
華可鏡沉思了起來。
他知道這樣的做法也是不妥的,畢竟這些親朋好友就算取得相應的崗位證件,也不可能全都到崗下工地啊。
自己的公司一開始又真能有幾條槍,如何補齊這大幾十號人的差額。
“嘿,我聽說過一個案例。”李晨景忽然想到了什么,“蒲陽市的一個建筑大佬,給他老家全村人都交上了社保,站在村子里放眼望一哈,老老小小,全都是公司的崗位人員。”
這事華可鏡也聽過,其中的描述肯定有些水分,但將村子里沒有固定單位的人組織起來,互惠互利,這從某個角度來說,也算是造福鄉里了吧。
當然,這本質上也還是掛證行為,如今建筑行業規范日趨嚴格,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恐怕只有各大央企才能做到100%的人證崗三合一吧(公司人員和實際工作崗位及所持證件一一對應)。”華可鏡感慨道。
陸潔詩點點頭接著說:“招聘建造師和工程師才最為麻煩,那是要花很多真金白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