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如果你小子敢騙我,以后就不要叫我學姐了。”
“我能作出那種牲口的事情嗎!”
見學弟拍案而起,孫鈺涵語氣這才緩和下來:“那你自己這里再坐一會,等下班了請我吃飯。”
“行啊。”
既然有求于人,又是相識多年的學姐,小伙子哪敢說半個不字。
……
華燈初上,夜未央。
就在孫鈺涵和學弟兩人在小館子里恰飯的同一時間。
在鷺城某高規格的酒店里,另外一場筵席正于推杯換盞之間上演。
所謂,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從古至今,各個時代,吃飯喝酒那從來就不僅僅是單純的吃飯喝酒。
別以為喝酒不是工作,餐桌上向來承載著重要的社會功能。
很多時候,在辦公桌上沒解決的問題,最后在酒桌上反倒解決了。
今天趕巧,兩張餐桌上談的都還是同一件事。
在這張桌面上,正當孫鈺涵感慨建筑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項目都被玩成了EPC的時候。
在另外一張桌面上,卻有一位吃得油光水滑的中年男子滿面春風地端起酒杯。
只見他畢恭畢敬地向身旁一人連連致謝,想來是得到了那人的照顧。
……
在自己專屬的虛擬世界里,在【工程研究院】的旁邊。
于陣陣金鐵交擊,又或沉悶轟鳴的聲響中。
華可鏡面帶著微笑,默默地看著無數的建筑材料、預制房屋構件以嚴密的邏輯上下翻飛。
很快,一座座廠房巧妙地拼接成型。
這速度,簡直了!!
華可鏡不禁感慨,裝配式建筑確實香。
就好像近年來屢屢見諸報道的“華夏速度”這一概念。
如潭州市,1200位工人晝夜開工,19天建造完成一座57層,可以抗擊9級地震的大廈。
(該大樓主體結構均由鋼架構成,材料工廠預制率達93%,19天內不過是在“堆積木”,只占工程總量的5%。)
又如燕京市三元橋整體換梁,一座大橋從無到有,拔地而起,置換建設工作僅僅持續了43小時。
PS:以上是長沙和北京的真實案例,十天建造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也用到了簡單的裝配式技術。
這些創造了歷史,嚇壞老百姓,震驚全世界的領先技術實際上就是裝配式建筑技術的經典應用案例。
收回游離的思緒,再看眼前這些建造完成的廠房,其實并沒有什么高明的地方。
說具體一點,就是華可鏡和李晨景在不久前去參觀過的,閩越省建能預制構件裝配有限公司的廠房和車間。
沒錯,華可鏡將別人的廠房和車間一毛一樣地復刻到了虛擬的世界之中。
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將來應用裝配式建筑技術做一些準備。
再說具體一點,他想要通過【工程研究院】的力量對建能預制構件的生產線進行優化升級。
……
新書期間,請大家多支持,投票,收藏,書單,靠大家啦。
祝愿大家遠離疫病。
向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上的人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