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投標單位竟然選用了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案。
而且他們并沒有選用傳統的軟件進行設計,而是選用了當下更能體現設計效果及細節的最新的BIM設計軟件來完成的。
這樣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以往建筑工程師和業主討論建筑設計方案,都是在設計圖上討論,這樣可能會造成溝通方面的盲點。而BIM所產生的三維信息模型,將所有的設計條件參數化,可以從不同的參數內容形成另一個替代方案,建筑師與業主可以進行充分的討論,選出最適合的設計方案,將雙方的立場由對立轉為協同,溝通變得更為清楚透明化,減少設計方案在中期修改或再度翻案的機會。
第二,傳統的二維設計方案,不論是圖紙還是電子圖形文檔,都是互不連接的作業方式,建筑師與各專業技師間缺乏直接雙向作業的有效管道,常常會出現每個專業自身的設計圖都是對的,但合在一起就肯定會出現問題的情況。
而運用了BIM的協同平臺方案,就完美的解決了這個矛盾。
第三,以往設計方案中的數據含量大,各種平面圖、立面圖、結構圖等,都處于不同檔案,修改、校正檢核等工作復雜無比。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所有信息都處于同一個模型當中,如有變更設計,所有的信息,各種平面圖、立面圖、結構圖也都會一起變動,不僅省去了大量的溝通校正時間,而且也減少錯誤及遺漏的可能性。
第四,有了BIM方案的統一接口,對于信息的更新管理更為便利,監理單位可以直接利用ipad或手機,來比對工程是否有按圖施工,如果有彼此不兼容的地方,便馬上做記號標記,整個訊息便會傳到BIM的整合接口中,結構工程師再進行檢核是否影響建筑的安全性,考慮是否要更改設計,極大縮減了溝通的時間。
第五,在建筑設計過程上應用BIM三維信息模型,將能讓建筑物的每處角落和細微部位都能曝露在預先視覺檢查范圍內,消除以往利用二維圖形載體時許多交代不清的設計死角,使得設計中所有細節都能具體呈現,從而輕易地察覺到沖突斷面,如管線沖突、鋼筋沖突等,加以改善,不至于到了施工后才發現問題,可以厘清責任。
實話實說,這幾位評審確實不是BIM方面的專家,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對眼前BIM設計方案的評判。
優秀就是優秀!
真正的美無論如何都不會被遮蔽。
……
在評標室內。
通過BIM平臺完完全全,不差分毫地將整個建設方案模擬了一遍之后,即使是幾位對裝配式建筑技術不太熟悉的專家評審,也能夠十分輕松地理解整個設計方案的精髓所在。
“不愧是精心準備過的設計方案。”
“真是太用心了,實在太優秀了!”
“極富創造力和想象力,放眼世界都應該是頂級的。”
“平生僅見,平生僅見啊!”
“天曉得這家投標單位為了這個設計方案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時間。”
……
此時此刻,幾位評審雖然表面平靜,但心中卻早已經洶涌澎湃。
不管這個招標項目背后有什么未知的因素。
反正就事論事,這個BIM+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方案簡直堪稱一絕。
雖然,還有另外一家投標單位提交的設計方案看上去也很不錯,但是比之前者,卻是絕對相去甚遠的。
“沒辦法,誰讓第一名擁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準備呢。”專家們自己腦補著劇情。
不過,這事可怨不得他們。
在短短十天的時間里設計出這樣精妙絕倫的方案!?
誰敢信!?
這TM是人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