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
華夏民營航天領域傳播著一個不大不小的消息。
成軍不久的民營航天企業-沐宇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將要在春節前夕發射自主研發的火箭。
因為這個圈子并不大,所以哪里有點風吹草動,大家很快便會知曉一二。
都說沐宇航天這個公司很怪,自打成立以來,就沒有聽說過任何宣發的消息,且從不走秀,遠離燈光和舞臺,對資本投資仿佛也根本不感興趣,簡直低調得不像樣子。
但就是這樣一個航天科技公司,在僅僅成立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之后,竟然宣稱他們要發射自主研發的火箭,而且用的還是自己研發的發動機。
事情的發展大致分成兩個階段。
最初階段,眾多航天領域的人只是聽說又有民營航天要發射火箭了,但是包括發動機以及火箭的各種參數卻都還無從知曉。
于是,航天圈、科技圈、各種相關圈子里出現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有鼓勵的,官方層面基本上都十分樂意看見華夏民營航天千帆競發,前景可期的良好態勢。
畢竟咱們距離老美的民營航天還差著不小的一段距離。
有越來越多民營領域的航天新銳出現,并逐漸發展成為國家航天活動的重要力量,為華夏航天事業增添更多的活躍度和可能性,這絕對是一件好事。
但更多的還是質疑和負面的評價。
說到底,運載火箭的研發難度何止巨大。
研制一枚火箭,需要總體設計、推進/動力系統、氣動設計、結構設計、燃料系統、電氣總體、飛控軟件、裝配制造等諸多方面的技術整合。
而且對于航天產品,長長的供應鏈管理和嚴苛質量控制等管理技術,也需要長期積累。
此外,還需要發射場系統、遙控測控系統、飛行控制系統等核心環節,這些環節靠民營公司幾乎是無法獨立完成的。
所以就有人表示質疑:
【就一年時間,要是能完成全部自主研發–測試–成功發射,這團隊怕是神吧!?】
【說白了,就是內部航天人搬了個現成方案出來套用,想先試試市場的水。】
【再說了,現在很多配套設施都挺完善的,包括焊接箭體,燃料成型都有很多軍品廠在做,沒有多大新意。】
【沐宇航天科技成軍不到一年,有人透了底,挖過來的專業人才少得可憐,年輕人居多,可以說研發實力極度匱乏……】
【說是低調,怕也是想一鳴驚人,然后華麗登場,吸引投資。】
【用的什么發動機?之前有做過任何點火試驗或是地面試車嗎?忽然間就蹦出個竄天猴!?】
【聽說沐宇航天的老板原來是搞建筑搞地產的,土財主一個,蓋樓還行,但你說要搞航天,那怕真是要笑掉大牙。】
……
然后是第二個階段,也即沐宇航天科技火箭發射計劃的前一周,更多關于火箭的詳細資料和參數被公布于世。
全華夏的航天領域炸了。
緊接著全世界的航天領域也跟著炸了。
因為沐宇航天推出了一款新型液體火箭發動機--重明鳥1號。
雖然重明鳥這個名字很有故事,是華夏古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氣力很大,能搏逐猛獸,但是卻并沒有太多人關注名字背后的含義。
因為世人都被重明鳥1號新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技術參數閃瞎眼了。
重明鳥1號發動機,采用預先冷卻的液氧-甲烷推進劑組合:
海平面推力622噸(6100kN);
真空推力735噸(7000kN);
推重比是166:1;
比沖為388-455秒;
燃燒室室壓高達36MPa;
設計最大重復使用次數50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