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滬上,華可鏡又開始了全國各地飛來飛去的日子。
為了按時完成至少30次空天運輸,以及地球軌道建立試驗級別的空間站的任務。
他必須在各個供應鏈和生產線上來回奔走,這其中還不包括與各個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額外溝通工作。
春節假期方才結束,
作為沐宇航天下屬最核心的事業部門--北冥航天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也即與華夏國家隊合資成立的重明鳥系列火箭發動機超級工廠項目正式上馬,計劃落地鷺城市高新開發區。
作為一座高科技制造超級工廠,北冥航天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的基礎廠房建設在通常情況下至少需要一到兩年才能完工。
但在鷺城市政府以及高新開發區管委會的全力支持下,李晨景和毛咸宇拍拍胸脯,親自帶領著怡景建設的施工團隊,從2月15號一直埋頭干到5月15號。
頭尾下來正好三個月,便以驚世駭俗的速度勝利完成北冥航天設備超級工廠的建設。
沒辦法,誰讓沐宇航天的老板都是搞建筑出身呢。
誰讓北冥航天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是他們的親兒子呢。
當然,在北冥航天設備超級工廠建造的過程中,應龍系列火箭也并沒有閑著。
因為供應鏈還不夠完善,且與第三方生產線的磨合還有待提高,
所以,即使在華可鏡死抓進度的情況下,也只能保證每個月完成一次發射任務。
雖然距離每月2.5次的發射任務還有一段距離,但只要北冥航天設備超級工廠能夠在上半年順利建成投產,華可鏡就有信心將落下的發射任務進度狠追回來。
……
2023年2月23日。
沐宇航天的應龍重型運載火箭進行了第二次試驗發射,并在成功回收火箭的前提下,將沐宇航天的一個試驗太空艙以及華夏航天科工的兩顆試驗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
……
2023年3月19日。
第一次接到商業任務的應龍重型運載火箭再次成功發射,成功回收。
除了自有的試驗設備之外,應龍還將一顆重達5噸的阿聯酋通信衛星、以及3顆非洲國家的商業衛星順利送入軌道。
……
2023年4月15日。
沐宇航天的應龍重型運載火箭第四次發射成功,并帶著超過6噸的貨物和材料順利交付給華夏載人空間站-天宮。
天宮空間站由華夏國家隊設計制造,壽命為10年,長期駐留3人,總重量達到90噸。
天宮空間站的飛行軌道高度為400~450公里,傾角42~43度。
之所以選擇這樣的高度,有兩個原因。
1、如果低于300千米,雖然補給飛船將會節省大量燃料,但是因為軌道高度比較低,此處稀薄大氣阻力很大,維持軌道的燃料將超過400KM軌道的數倍。
2、如果將軌道定得更高,盡管軌道維持會節省大量燃料,但補給飛船成本將會大幅上升。
因此,400多千米的軌道實際上是一個妥協的結果。
此外,載人空間站不能過高的原因還有高軌將會經過范艾倫輻射帶。即:地磁場捕獲的太陽高能帶電粒子帶(一般是幾MeV的高能電子和幾百MeV的質子)!
正常情況下,普通的航天器都會盡量避免穿過這個輻射帶。
如果軌道一定要求如此,那么就需要做專門的防護措施!
綜合以上,和即將在一年后退役的國際空間站相比,天宮空間站要務實得多。
PS:國際空間站項目長110米,寬88米,總質量超過400噸,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1998年正式開建,2010年完成建造任務轉入全面使用階段。但我以為缺少了華夏的空間站應該不能稱之為國際空間站。
當然這也是為了未來的運行總成本考慮,畢竟國際空間站高企的建造和維護成本有點讓參與國騎虎難下。
再加上航天領域的投資回報率很低,且往往需要一個十分漫長的周期才能得以呈現,更不用說還有很多項目是基礎科學投資,就是肉包子打狗的那種,所以這種看起來高大上卻虛無縹緲的投資是不得不讓人十分謹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