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文明史,以文字的發明為開端,在時間線上最早不過七八千年。
先不說這段時間僅僅只占了人類史的百分之一,
就這七八千年而言,人類文明在大多數時間里都處在蒙昧的階段。
直到一百多年前,我們才弄明白人類起源的答案,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也不過是近200多年的事。
有社會學家認為,人類文明先后經歷了4個階段,分別為:
1、原始社會文明
人類生活完全依靠大自然賜予,獵狩采集是發展系統的主要活動,也是最重要的生產勞動,經驗累積的成果:石器、弓箭、火是原始文明的重要的發明。
2、農業文明
由原始文明進入到農業文明,開始出現科技成果:青銅器、鐵器、陶器、文字、造紙、印刷術等。主要的生產活動是農耕和畜牧,人類通過創造適當的條件,使自己所需要的物種得到生長和繁衍,不再依賴自然界提供的現成食物。
3、工業文明
人類開始運用科學技術控制和改造自然,并取得空前勝利的時代。蒸汽機、電動機、電腦和原子核反應堆,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建立了“人化自然”的新豐碑,并以工業武裝農業。
4、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是人類與自然將實現協調發展的社會系統,是建筑在知識、教育和科技高度發達基礎上的文明,強調自然界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石,明確人類社會必須在生態基礎上與自然界發生相互作用、共同發展,人類的經濟社會才能持續發展。
……
事實上,即使我們已經邁入生態文明的階段,當相對于浩瀚的宇宙來說,人類的科技文明,目前還處于十分落后的初級發展階段。
按照比較傳統的劃分方式,人類文明當前的文明指數還到不了一級。
在二十世紀末,就曾經有科學家預計,如果地球文明自然發展的話,不出意外,100年內就將開始步入Ⅰ型文明的等級,成為一個主要依賴核聚變以及太陽能能源的文明世界。
而這個預言在2030年提前實現了!
核能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現,這離不開早期西方科學家的探索發現,他們為核能的發現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這一過程可一直追溯到19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發現電子開始,人類逐漸揭開了原子核的神秘面紗。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了放射性。
1898年居里夫人與居里先生發現放射性元素釙。
1902年居里夫人經過三年又九個月的艱苦努力又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質能轉換公式。
1914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通過實驗,確定氫原子核是一個正電荷單元,稱為質子。
1935年英國物理學家查得威克發現了中子。
1938年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用中子轟擊鈾原子核,發現了【核裂變】現象。
1942年12月2日美國芝加哥大學成功啟動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應堆。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將兩顆原子彈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1954年蘇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電站——奧布靈斯克核電站。
從此,人類開始將核能運用于軍事、能源、工業、航天等領域。
確實,西方世界在核能的研究與應用上領先了一百多年。
但這一次,率先突破受控核聚變技術障礙,使得和平利用核聚變能源成為現實的,卻是華夏世界的科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