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全是黃國昆在管。
到今年年底,昆侖文化就成立七周年了。
在過去七年中,昆侖文化的業績一向穩定——每年都在賠錢,全是靠他們家老頭不計投入的往里面投資,這家公司才能撐到現在。
黃老爺子之所以要花這么多錢維持這家燒錢的公司,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讓黃國昆追夢,當然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黃老爺子要通過這家公司為兩兄弟散財免災。
黃家是靠公墓陵園業起家的。
這一行比較特殊,它不像一般的商業經營,發的是陽財。
賣公墓是發陰財。
幫逝者入土為安,這本身是件積陰德的事。
但隨著國家對公墓陵園業的市場化改革,公墓越賣越貴,這一行的味道就變了,變成了一個發死人財的營生,這是很折人陽壽的。
這聽起來很迷信,但干這一行的人,無一例外全都特信這些。
黃老爺子是知識分子出身,最早他不信這些事,但后來發生在他們黃家的事,讓他不得不信這里面的道道了。
不像別的家庭那么枝繁葉茂,黃家的人丁這幾代都不是很興旺。
黃瀚的父輩,也就是黃桃太爺爺那輩人,就黃桃太爺爺這么一個男子嗣。
到黃瀚這一輩,黃家也只有兩個子嗣。
黃瀚上面還有一個大他三歲的哥哥,黃浩。
令黃家發家的公墓陵園業,最早就是黃浩在搞的,黃瀚并沒有參與。
和黃瀚的知識分子出身不一樣,黃浩當年是工人出身,后來辭職下海當了倒爺,他算是京城的第一批倒爺。
1988年6月,西單勸業場剛開業時,黃浩在里面包了包個柜臺賣衣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生意越做越大。
到92、93年的時候,黃浩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百萬富翁了。
后來不滿足于批發衣服,黃浩準備干點大買賣。
那時看有朋友在郊區包山種樹賺了大錢。
黃浩將心一橫,就去十三陵附近的村落包了大片的山林準備轉行做農林。
誰成想,這行沒火兩年就垮了。
黃浩押家底的投資眼瞅著就要打水漂,老天爺卻在這時給黃浩指了一條明路。
94年3月,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文件,允許民營企業在殯葬管理所的管理下,和有關部門合作一起來經營公墓陵園業。
黃浩包的那大片山林,正在十三陵附近,是上風上水的陰宅寶地,特別合適做公墓。
這文件一下來,黃浩就知道,他的救命稻草來了!
這是老天爺在助他轉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