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子總投資最后超預算了,達到了兩點五個億。
上映后的票房只有三億出頭。
再加其他一些版權和周邊收益,投資方最后回收的資本只有一億多,凈賠了60%。
昆侖文化在這一個項目上就凈賠了近三千萬!
比過去那幾年他們所有燒的錢加在一起還要多很多。
這一仗是真給黃國昆打頹了,連媳婦都給打跑了。
那段時間黃國昆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整個人墜入了人生的谷底。
黃老爺子有言在先,五年之內不會再給昆侖文化投錢了。
黃國昆拍著胸脯保證盈利的項目沒贏,結果還讓媳婦卷了一千多萬跑了,他自覺丟人,也不好意思再管黃老爺子伸手要錢了。
于是這兩年,昆侖文化只能用那次失敗投資收回來的錢掙扎著向前發展。
本來那個項目昆侖文化收回了近兩千萬的投資,但被黃國昆媳婦給卷跑一千多萬,公司只剩了不到一千萬的資本。
他們公司每年連租金帶人力的最低成本支出就有三百多萬,這回黃國昆是真的不敢再大手大腳花錢了。
后來為了給公司節省開支,黃國昆給公司里沒用的部門全都砍掉了,還把公司一半的辦公面積轉租給了另外一個要開廣告公司的富二代朋友,以此來消減支出。
現在昆侖文化在三里屯的辦公樓里是兩家公司在公用,可見那一戰之后昆侖文化的處境有多么的糟糕。
雖然那一戰讓黃國昆輸的一敗涂地,但也糾正了黃國昆的很多所謂直覺和投資理念。
那之后,昆侖文化便灰溜溜的退出了豪賭的大電影市場,轉型進入了以小博大的網絡大電影市場。
三年前,網絡大電影剛剛興起時,一部蹭《道士下山》熱度的網絡電影《道士出山》以28萬的投資成本,搏出了5000萬的網絡票房,投資方凈利潤達到了1500萬!盈利率超過了50倍!創下了一個業內的奇跡。
自此之后,各種熱錢都涌進了網大圈,網絡大電影就像雨后春筍一樣,以不可思議的中國速度發展了起來。
本來像黃國昆這種正牌電影學院出身的人,非常瞧不起粗制濫造的網絡大電影,對此不屑一顧,你白給他錢讓昆侖文化做網絡大電影,黃國侖也絕對不會去做。
但巨額投資失敗后,他們公司實在沒有好的可持續發展的盈利項目了,只有不到一千萬的現金,還有高昂的各種固定支出,昆侖文化實在做不動大電影了。
最后沒辦法,黃國昆只能低下自己高昂的頭顱,讓昆侖文化的團隊屈尊進入了網絡大電影行業。
昆侖文化進軍網絡電影圈時,已經過了網大最初的那個瘋狂發展期了。
如今的網絡大電影,盈利難度甚至要高過普通的大電影。每年都有幾千部網絡大電影上映,但真正能賺到錢的不超過百分之十。
能賺到大錢的,更是鳳毛麟角。
現在的網大行情,遠不是當年《道士出山》那種靠幾十萬的小制作就能搏出上千萬高票房的逆天行情了。
如今做網絡電影的團隊越來越專業化,許多明星和導演也都屈尊來到這個圈子想分一杯羹,這更加加劇了網絡電影行業僧多肉少的局勢。
這種高精尖化的發展趨勢,篩掉了那些粗制濫造的團隊,反倒讓昆侖文化這種有做大電影經驗的專業團隊擁有了更如魚得水的發展空間。
網絡大電影投資周期非常短,一個項目從立項到拍攝到上映再到最后的分賬收款,往往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快的時候甚至三個月就能完成一輪完整的投資。這正適合資金已經捉襟見肘的昆侖文化。
將全部力量都集中在制作網絡大電影以后,昆侖文化爆發出了真正的價值和企業活力。
不算《生化獨裁》,昆侖文化此前已經投資拍攝了六部網絡大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