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咖啡廳里這些人來說,這是一首完全陌生的新歌,但被白瑤自帶唱機音效的煙嗓一鋪墊,這首歌卻讓他們覺得似曾相識,感覺很入耳,很好聽。
黃國侖用滄桑磁性的嗓子再一唱,這首歌就更深入人心了:“也許是回憶/讓我們有點兒慌/在過往的歲月/改變了模樣;曾經的瘋狂/如今已是被磨去棱角的傷/在記憶里回響/在旅途上歌唱……”
比白瑤的演唱更具有訴說性,黃國侖的歌聲帶著與生俱來的成熟質感,自帶回憶特效,總能敲在人心里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們去追憶屬于他們各自的似水流年。
就像他剛剛說過的那段北島的話,聽著這首歌,很多人仿佛都聽到了杯子碰到一起的夢破碎的聲音。
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要歌唱。
白瑤和黃國侖雙劍合璧,合唱起了副歌:
……
“我們是唱歌的孩子/唱歌的孩子/在陽光下/在榕樹上/有我們歡笑的臉龐”
“我們是聽話的孩子/不想長大的孩子/在一片片凋落的回憶里/你的模樣是否已變化”
“我們是唱歌的孩子/唱歌的孩子/在夕陽下/我們歌唱只為那最美的晚霞”
“我們是聽話的孩子/不想長大的孩子/在晚風中/你會看到/我背著吉他/浪跡天涯”
……
黃國侖和白瑤的和聲堪稱完美,就好像一對要攜手走天涯的師徒,以晚霞為景,背景盡是滄桑。
咖啡廳里這些人聽得好生享受。
沈雨萌輕聲問胡雪芳:“這首歌應該是黃老師的原創吧,好有感覺啊。”
胡雪芳贊說:“嗯,黃老師的音樂總是在樸實中見真章,了不起。”
沈雨萌試探著問:“芳姐,要是把黃老師他們這對師徒都請上咱們節目,肯定有看點吧。”
“他們都上節目?這……有點意思。”
胡雪芳越來越傾向請黃國侖上節目了,不過她們主編那關并不好過,也不知道要怎么才能說服她們主編讓黃國侖上節目。
在另一邊,昆侖文化的辦公室里,黃國昆聽著黃國侖和白瑤和唱這首《唱歌的孩子》,亦是感慨萬千。
他今天來直播間來的晚,并沒有聽到黃國侖最開始唱的《鐘鼓樓》等歌。
他來的時候,白瑤已經在唱《Yesterday》了。
這首《唱歌的孩子》,是這晚黃國昆第一次聽黃國侖開聲。
也說不上來為什么,現在聽黃國侖唱歌,黃國昆怎么聽怎么覺得耐聽。
黃國侖的聲音好像沒怎么變,但他唱歌的質感卻好像從一個平凡人晉升到了大師級,隨便一唱就特別的帶感。
和白瑤這種辨識度極高的嗓子一起合唱,黃國侖充滿磁性的歌聲居然不落下風,還有種帶著白瑤往前走的感覺,這讓黃國昆特別的驚艷。
不知道這些年是腦子開竅了,還是沉淀了歲月的精華,黃國侖玩的音樂越來越講究了,也越來越有范兒了,這對于黃國昆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好事!
黃國侖若能在歌壇有所作為的話,他這邊在影壇不輟耕耘,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勉勵,互相促進,雙劍合璧,這樣才能讓昆侖文化真正闖出一片屬于他們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