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侖這首歌唱的每一句,都精確無比、恰到好處的點到了她的內心。
越往后聽,蔡雅芳就越覺得自己被這首似曾相識的歌給擊穿了。
每一個停頓,都像是她的內心留白。
她寂寞的心情,太需要這樣的作品來填充了,也太需要這樣的歌來安慰了。
……
“我是個三十歲/身材還沒有走形的女人/這樣的女人可否留有當年的一絲清純”
“可是這個世界/有時候外表決定一切/可再燦爛的容貌/都扛不住衰老”
“我聽到/孤單的跟鞋聲和你的笑/你可以/隨便找個人依靠”
“那么寒冬后/炎夏前/誰會給你春一樣的愛戀/日落后/最美的/時光已溜走……”
……
隨著歌曲的推進,咖啡廳里的所有人都被黃國侖用時光來雕刻女人的演唱給打動了。
聽這首歌,三十歲的女人可以聽出自己,二十歲的女人可以讀出未來,四十歲的女人則可以回憶過去,好像每個人都能從這首歌里品出些什么。
男人聽這首歌也不會有任何錯位感和隔膜,就像李宗盛大哥唱的“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喋喋不休,時不我與的哀愁”雖然男女有別,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異曲同工。
已婚的男人通過黃國侖的所言所唱,可以讀出女人的不易更加疼愛妻子,有閱歷但未婚的男人,如譚山,更可以從這首歌里讀出一份酸楚,在感懷的同時順便將它當做禮物分享給他的“三十歲的女人”。
沒有閱歷聽不出人生的小男孩兒,就像劉曉偉這種,一樣會被這動人的旋律和動情的演唱所征服,因為真實的情感無論長幼甚至萬物都會為之動容。
這首歌的個中深意,值得在場的所有人去用心去品味和回味。
黃國侖在歌曲最后的詠嘆,將三十歲女人的形象升華了——
……
“三十歲的女人/像花一樣的女人”
“三十歲的女人/會更懂得疼人”
“三十歲的女人/多么的燦爛動人”
“三十歲的女人/比二十歲的女人單純”
……
蔡雅芳、趙彥聽著這樣的詠嘆調,發自內心的感動都快將她們淹沒了。雖不至熱淚盈眶,卻讓她們內心中秋蘭飄香,感慨萬端。
韓月這回終于見識到黃國侖的天才手筆了,黃國侖用音樂描繪出的她們這個年齡段的女人之雍容大雅,寂寞綻放,深得她心。
記得上次聽流行歌曲有這樣的感動,還是大哥的《山丘》呢。
聽過《夜曲》后再聽到這首《三十歲的女人》,韓月終于沒法再戴有色眼鏡去看黃國侖了。
這番再看黃國侖,她也隱隱約約的覺得,這位彈著琴的高中老師頭頂上,帶著天才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