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之當代,若只是以種田為生,那日子也是過不下去的。
不過當代的農民可以入城打工,種地當成副業。
可古代可就沒這個條件了,農民只能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
所以,想要改善百姓的生活,讓他們的子女上的起學,他就必須給百姓們創造工作崗位。
“這六萬人就交給本王吧。”一番深思,劉鈞有了決定。
很顯然,只把流民送去種地是個很愚蠢的決定,他需要這批人幫助他打造工業基礎。
“殿下想要把他們安排到工坊中?”李然說道。
劉鈞給了流民兩條路,一條路滿了,便只能走另一條路了。
劉鈞點了點頭,“你也清楚只靠農賦是無法維持景州上下的,唯有商貿才能給景州希望。”
若是以前,李然還會反對。
但是如今四府的支出是靠胭脂的利潤支撐起來的,他就無話反駁了。
“只是苦了殿下,怕要被朝廷大臣和其他諸王嘲笑,丟了顏面。”李然嘆了口氣。
對這位年僅十四歲的靖王,他越來越贊賞。
這天底下有太多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人。
“總比丟了景州基業強,顏面這玩意又不能當飯吃。”劉鈞無所謂地擺了擺手。
搞清楚了還會抵達景陽城的流民數量,劉鈞讓李然回去了。
接下來的幾天,果然有大量流民涌向景陽城。
一時間景陽城外人山人海,人頭攢動,施粥的棚子連綿數百米,每日耗費的糧食上千石。
“殿下,六萬人,這么養著也不是個事,一些人吃飽了沒事干,尋釁滋事,這幾天抓了不少人,長期以往,會出亂子的。”
朱雀門外,劉讓哭喪著一張臉。
一萬多人的時候,他還能接受。
現在六萬多人,每天六萬張嘴,府庫的糧食是一車車往外拉。
身為景陽知府,他總得提出實際的問題。
李然沒有說話,而是看向劉鈞。
畢竟這事劉鈞自己攬下來了,想必有自己的打算。
“本王沒想著白養他們,而是準備以工代賑,否則只會把他們養成伸手黨。”劉鈞淡淡道。
“伸手黨?”李然和劉讓都怔了了下。
“就是喜歡伸手要,卻不愿付出的一群人,哪天你要是不給了,他們還會罵你。”
劉鈞簡單解釋了一句。
“哎呦,這個詞貼切。”胡為及時送上馬屁。
李然和劉讓對視一眼,搖了搖頭。
他們對劉鈞口出別致的新詞已經習慣了。
“王瑜,他們就交給你了,你不是嫌人手不夠嗎?現在六萬流民總夠了吧。”劉鈞對李然身后的王瑜說道。
今天他把王瑜叫來就是為了以工代賑。
歷史證明,無論是難民,災民,只要白養著,時間久了就容易養成大爺,哪天你要是不給了。
他不會記得以前的恩情,跳起腳就罵你。
所以有聰明人發明了以工代賑,這便是讓官府建設基礎工程,受賑濟者參加建設獲得勞務報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濟。
“夠了,夠了,太夠了。”王瑜哈哈大笑。
劉鈞點了點頭,對姜季同道:“將以工代賑之事告知流民,若有那好逸惡勞,只想白吃白喝的,就給點盤纏,讓他們自行離去,這點骨氣都沒有,留之無用。”
出門的時候劉鈞就讓姜季同準備了鑼。
這時他走到人群中間,將鑼敲的震天響。
PS:今晚一章,明天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