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我還嫌不夠誠心呢,大帝對我有知遇之恩,我豈能不報,否則與豬狗何異?告訴他們,這幾天的河燈都在他們那里訂了,要好的,每天送過來。”
張顯說罷,帶頭走向河燈攤位,眾侍衛只得跟了過來。
攤位老板接了這么大一筆生意,自然喜不自勝,不用張顯講價,就主動給打了八折。
“不用,這是在給大帝祈福,雖然我不是有錢人,但也絕不差這幾個銀子,如果老板有心,也想為大帝長生出一份力的話,多送我一些河燈就好。”張顯大手一揮說道。
幾名侍衛聽罷,一臉感動,他們沒想到,張顯對大帝如此忠誠,今天他的行動,是一定要在匯報之列的。
攤位老板自然感恩不盡,馬上命伙計在每個河燈的祈福文里填上大帝的名諱。
當然,名諱只能用‘吾皇’,就是向天祈求‘吾皇’如何如何,大帝的名字是不可以寫上去的,下面落款用了“宮中行走張顯”這幾個字。
就算祈福文是現成的,只填名字,這也是一項不小的工程,幾名侍衛沒想到張顯會如此執著,他們真后悔提醒了他這件事。
張顯預付了河燈款,選了一個燈市上最大最豪華的燈,親手填了名字到河里去放,然后,把這里的差事交給了陸小鳳和其它三名侍衛負責,他則帶著西門吹雪和花滿樓向棲霞橋上登去。
民間百姓為大帝祈福,一般都是放一兩個河燈就行了,沒有固定的要求。
而各官宦勛貴人家為大帝祈福,也都如同張顯這樣,家主親自放一個河燈,其它的都讓府里的下人去做,這是符合規矩的。
登棲霞橋,的確需要一把子力氣才行,可對于張顯等人來說,卻是再輕松不過的事情了。
棲霞橋的橋面比普通橋寬好幾倍,儼然一座集會的廣場,分區域擺滿了各式各樣怒放的鮮花,遠遠看去,就如同花市相仿,神龍燈會不僅有燈而且有花,以增加姻緣節的浪漫,因此,燈節的俗名叫花市就是這個原因。
而官家在橋面的東側懸掛了猜燈謎的彩燈,上面貼好了謎題,在彩燈前方擺下了一大長排的書案,書案上分列著筆墨紙硯,以供文人墨客猜謎設謎之用,準備的十分充分。可來到這里的文人墨客卻沒多少,使偌大的棲霞橋顯得有些空曠冷清。
張顯站在橋頭舉目四顧,居高臨下,但見神京在萬千燈火的映照下花團錦簇,幻彩迷離,好一派大好河山,一時心中激蕩不已。
“小爺,既然上來了,我們去猜燈謎,討個彩頭吧!不過,聽說今年三國派來了文壇高手,所以燈謎會難一些,猜到的可能性不大。”花滿樓有些文氣,他對燈謎很是執著,所以一直在旁攛掇張顯。
“好,去看看。”張顯收回目光,帶著兩人來到東橋面長長的桌案前,遠遠的,有幾個文人正在冥思苦想,一臉痛苦相。
張顯自桌前走過,逐一看彩燈上的謎面,卻不作聲,花滿樓跟在身后一驚一詐,大呼小叫:
“哎呀!這個有點熟悉,好像在哪里看過?天,這個我看過,當時沒猜出來,真讓我押上了,可惜,沒人知道答案。”
就這樣,張顯踱著步子自北頭一直走到南頭,把彩燈看了一遍,對這些沒有太大技藝含量的謎題有些失望,就一個都不屑于去猜,打算繼續向前,到神龍河南岸看看。
這時,花滿樓驚喜的叫聲響了起來:“小爺快來,我猜到一個。謎官,我猜到了,快給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