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常師姐大有口若懸河的勢頭,凌星異連忙轉移話題:“師姐,我們前幾天有仔細學習你寫給我們關于尖端科技的教材,但我們在學習上遇到了瓶頸。就是未來星際戰爭無疑是要以高科技為基準前提,但是我們光明野在此之前都沒有相關的研究經驗,我們中不少人猛然接觸到這么尖端前沿的理念,總覺得有種腳不沾地的不真實感。”
“而且教材中,師姐你認為技術層次分幾個階段,分別是:低技術階段、中技術階段和高技術階段,但是之后沒有詳細闡述,師姐能不能為我解惑一番?”
常歌欣慰的看了一眼凌星異,她指了指研究室的方向:“去我研究室里慢慢談。”
兩人回到常歌的研究室,這里除了一列列精密的研究儀器和寫滿黑板的復雜數學公式外,最顯眼的莫過于正對地下機庫的全景玻璃幕墻。
透過玻璃幕墻,從這里可以俯瞰整個地下機庫,比野馬戰斗機在技術和體型方面都要超出數十倍的大飛機正安靜停泊在那里,以燕杳和凌星濯為首的科技骨干,正率領團隊往這架大飛機上加裝幾門看起來像是炮一樣的武器。
常歌給自己泡了壺提神的苦丁茶,也給凌星異了一杯,她示意凌星異不用太拘謹坐下來說話,開口道:“我之所以列出三個階段,目的是讓你們理解起來有可以參照的標準,其核心參照標準就是百萬噸級星艦的航行速度和航行范圍。”
常歌笑了笑:“以這顆星球的天文參數來闡述標準不太方便,我們還是用地球上的吧。”
凌星異點了點頭,全神貫注的聽著。
“低技術階段:星艦的速度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50倍,即800公里/秒左右,且這種星艦不具備生態循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星艦的航行和作戰半徑只能在太陽系內部進行,即海王星軌道以內,距離太陽30個天文單位的空間范圍。”
“中技術階段:星艦速度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1000倍,即16000公里/秒,大約是光速的百分之五,星艦具有完全的生態循環能力。在這種條件下,星艦的航行距離和作戰半徑可以拓展至銀河系的一半,初步具備恒星際航行的能力。”
“高技術階段:星艦速度達到第三宇宙的20000倍以上,也就是超光速,此時的星艦航行距離和作戰半徑將可以無視星系之間的距離限制,真正意義上的進入恒星際時代!”
坐在對面的凌星異聽得熱血沸騰,但他還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猶豫半晌試著猜問道:“師姐,我們目前研究的重心和方向是中技術階段嗎?”
凌星異覺得自己的猜想已經很前衛了。
所謂的中技術階段,千萬不要被這個“中”字所蒙蔽,它代表的技術生產力完全超出所謂“中”所代表的意義。
星艦的噸位、火力等一系列作戰參數標準,對標的自然是假想敵—泰倫蟲族。雖然噸位大小=火力大小這樣的轉化公式并不嚴謹,但依舊還是遵循這個大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