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爽文的角度去看,郭靖絕對不是一個好的男主角。
因為他不帥,還笨,脾氣倔強,怎么看都不討喜。但郭靖的成長史又十分的感人,讓整部都在這樣勵志中得到了升華。
尤其是最后,他的母親李萍,一個普普通通的婦人,用自己的死來教育孩子,讓郭靖蛻變成為了抗擊侵略的英雄后,整部的意境就完全不同了。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迅速風靡開來,引得了無數人的贊賞。
大多時已不在外界走動的錢沐雨這次都出來了,親自在報刊上發表了評論。
“我沒事的時候也喜歡看些志怪、俠義,雖然里面的故事大抵不實,但打發時光確實上佳。偶爾還能激發想象,開拓眼界。以往看俠義的時候,過癮是過癮,但總感覺少了一些什么。每每品味,不得要領。”
“今次看了《射雕英雄傳》,這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真是令人茅塞頓開,拍案叫絕。”
“以往的俠義,大多都是打打殺殺,極盡武力與殘暴之能事。非如此,似乎不能顯出大俠們的厲害。可捫心自問,專以武力施暴逞威之人,算得上大俠嗎?義在何處?斬雞頭燒黃紙,納頭便拜,言必稱兄弟者,未必就是義氣,也可能是黑社會狼狽為奸。”
“現在,何為俠義,已然有了一個經得住推敲的結論。為國為民者,方為俠義。”
錢沐雨那是什么人?
這可是中國唯一一位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壇巨擘,是中國文學界的權威。
連他都對《射雕英雄傳》推崇備至,可想而知對民眾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以往在很多人的認知中,武俠只不過是上不得臺面的消遣之物,有身份者都鄙于談論。
但是現在,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要是不買上一本《射雕英雄傳》,談論俠義與國家的關系,那就是out了。
社會上迅速升起了一股射雕熱,連官方都下場了。
九十年代,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流動的加速,社會治安變得很差,各類案件層出不窮,逼得國家幾次采取嚴打的辦法,才稍微遏制了社會風氣。
而作奸犯科者,多數都具有所謂的江湖習氣。言必稱義氣,拉幫結伙,胡作非為。
現在“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觀點一出,就是最好的宣傳利器,立刻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
如果說以前肖淺還和陰陽子等人差不多,被評為普普通通的武俠作者的話。那么現在的他,就已經脫穎而出,獨占鰲頭了。
優秀的文學創作者,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這就是外界對他的新評價,拔高的有點嚇人。
短短一個月,射雕就賣出去七百五十萬本,嚇人不?
肖淺和付萬生都嚇壞了。
中國的圖書市場,什么時候有過這么嚇人的架勢啊?
黃岡密卷都沒賣的這么熱銷過啊。
說起來,這一切其實也是機緣巧合。
歸根結底,還在于香江回歸這件大事上。
一塊漂泊海外百年的故土要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其實所產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這種影響如果放任不管,任憑時間沖刷,也就漸漸消弭了。
前世就是這樣的狀況。
香江回歸也就是大大地熱鬧了一陣,過了之后,大家就發現,該干什么干什么,啥都不影響。
香江就算回歸了,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去一次還是跟出國沒啥區別,大眾的亢奮勁也就很快降下去了。
但這一世不同,肖淺摻合的較多。
影視和音樂多管齊下,一波接著一波地制造著轟動,從輿論層面不停地推動著民眾的關注度。
反過來,這些動作又反哺了他。
曾經為什么失去了香江?
因為別人的侵略。
而《射雕英雄傳》在披著武俠的外衣下,其實也是一個反抗侵略的故事。尤其是其中的主角郭靖,仔細研究的話就會發現,和香江人的身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當初都是因為外族侵略和迫害而流落異鄉,和異族人一同長大,并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異化。
不但郭靖如此,楊康也一樣。
區別只在于,到了后面,郭靖選擇了認祖歸宗,堅定了自己的身份,并且為了自己的國家和族人而奮戰。
楊康則徹底異化,甘愿淪為異族欺壓同胞的走狗,最終也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