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總,這些年輕的后輩都很崇拜你呢。我真誠地希望中韓兩國可以在電影領域加強合作,共同進步,一起向世界宣揚我們東方的文化。”
加強合作可以,宣傳文化就算了。
肖淺又不傻。
如果答應了這個,那豈不是把韓國抬到了東亞文化代表的程度?
幫別人數錢這種事,肖淺得多傻才能做。
不過別的事情,倒是可以抓緊。
“李會長的話我是認同的,我們中韓兩國都算是世界電影的后進。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攜手合作的話,才能更好地沖破西方的壟斷。今天看到這么多年輕有為的后輩,我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不如我們成立一個中韓青年電影人交流論壇如何?讓兩國的年輕電影人互相交流,共同進步,未來必然會產生更加璀璨的成果。”
李美敬眼神一亮,和其他人一樣都很振奮。
如果是在觀賞《鴉片戰爭》之前,肖淺提這個,他們必然不會痛快地答應。因為在他們的想法中,是覺得領先中國同行的。
可是《鴉片戰爭》帶給他們的沖擊太大了。
前所未見的電影技術運用,出類拔萃的鏡頭語言和完美的劇情架構,都彰顯了中國電影的制作水平。
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增強交流的話,應該能夠獲益甚多。
他們又哪里知道,完全是被星光影視一家給嚇住了。
其實這個時候的中國電影界,就只有星光影視一家如此兇猛。其余的,都只是預感到了危機,但還在做出改變的路上。
肖淺提倡建立這個中韓電影人交流論壇,純粹是因為看到了姜帝圭、樸贊郁、奉俊昊和崔東勛這些韓國導演界的中堅力量。
在這個階段的對比上,中國的導演除了寧瀚之外,真的沒什么人才。
星光影視收集的那些,都沒有什么太好成長的平臺。
如果能夠和這些韓國頂級導演多多交流的話,對于他們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肖淺還是懂的。
這一來一回,就足以說明李美敬的思考還在第一層,而肖淺已經在第五層了。
而聽到他提議建立中韓電影人交流論壇,立刻就有人上門送錢。
“肖總,我可以加入進來,和您學習爆破技術嗎?”
姜帝圭一點都不矜持,狂熱的如同最虔誠的信徒。
前世的這個時候,他應該是被CJ集團派去了夢工廠那邊,跟隨《拯救大兵瑞恩》劇組學習。
回來之后就拍攝了實驗性質的《生死諜變》,算是積累了足夠的經驗。
之后他就忙著參加“光頭運動”,足足耽擱了四年多,才重新開始電影活動,也誕生了那部創造了電影票房紀錄的《太極旗飄揚》。
現在的姜帝圭還不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軌跡,也還沒有開始籌備《生死諜變》,又見識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戰爭電影拍攝技術,什么都顧不得,只想投入肖淺的懷抱,成為他忠實的信徒。
“我也支持這個計劃。”
樸贊郁開口,看向肖淺的眼神同樣熱烈。
奉俊昊和崔東勛雖然沒說話,但是點頭的動作還是被大家注意到了。
這四個人都是韓國青年一代的導演代表,但是距離出山還有一些距離。從中就不難看出,韓國電影界的領導者,眼光是多么的獨到。
能夠在這些人青澀的年紀就對他們著重培養,并且給予信任和厚望。
而國內一直到2005年才出現了“亞洲新星導”計劃,算是對年輕導演的培養。
但這個計劃很粗糙,全靠選拔的年輕導演自身天賦,成功的幾率非常低。
在這方面,肖淺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趁這個機會,弄一個中韓電影人交流論壇,可以利用韓國優秀電影人的素質對國內的年輕一代導演實施影響,加速他們的成長。
好吧,肖淺的思想已經進化到第六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