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十一月,江南或許還留有余溫,但西北的大漠,早已冷風如刀。
肖淺裹著一件土綠色的軍大衣,頭上戴著同色系的軍帽。站在高高的沙丘上,俯視著這片神奇的土地。
在中國所有的影城里,鎮北堡的西部影城名氣不是很大,可是影響力卻非同凡響。
這里誕生過無數膾炙人口的佳作,但凡是出現了沙漠的電影,百分之八十都是在這里拍的。
在肖淺的身邊,還有兩個鵪鶉。
當肖淺觀察著環境的時候,這兩人早已不耐。
畢竟大漠對于肖淺來說很新奇,對他們來說,卻已經司空見慣了。
“肖總,太冷了,咱們要不回去說?”
祁浩偉十分后悔。
你說我好好的一個西影廠的廠長,不坐在辦公室里,陪著跑到這兒來干什么?
充分證明,有的時候人太積極了并不是好事。
肖淺沒聽,只是搖頭,還伸手指著下面的影城建筑,說出了自己的設想。
“張老師,影城里的地形太逼仄了,放不開建筑啊。”
另一個人叫張先亮,是國內著名的作家。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西部影城的創建者。
聽說肖淺拜訪,張先亮親自過來陪同,也在這沙丘上吹冷風。
聽肖淺的話,不由得納悶。
“左右不過就是一座客棧,這里的空地很多,還不夠嗎?”
肖淺很是為難。
“雖然只是一座客棧,但要形成孤島的氣氛,周圍就不能有遮擋視野的東西。”
他指了指周圍的建筑,問道:“那些能夠拆除嗎?”
顯然不行。
“那些是其他劇組搭建的場地,也在拍攝中。”
鎮北堡和其他的影視基地不同的地方在于,這里不是后天建成的。
明弘治年間,在這里修筑了軍事要塞,被命名為鎮北堡。
到了清朝乾隆五年,這里發生大地震,鎮北堡毀于一旦。于是又在不遠的地方重新修建了要塞,叫做鎮南堡。
1958年的時候,這里甚至變成了煉鋼廠。
1969年,在附近勞動改造的張先亮發現了鎮北堡。
等1980年,他被調到寧夏文聯工作,將鎮北堡介紹給了一個劇組拍攝。
從那以后,就有影視劇組陸續來這里取景。
真正讓鎮北堡打響名氣的,是謝齊導演的《牧馬人》。
這部影獲得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獎,也讓鎮北堡成為了拍攝西北特色影視劇的首選之地。
頗具頭腦的張先亮在1993年創辦了鎮北堡西部影城。數年來,這里接待了上百個劇組到訪。
不過最為張先亮看重的,當然是眼前的肖淺了。
如果這一次肖淺將拍攝地定在鎮北堡,那這里就會跟橫店一樣,在中國的影視歷史上站住腳跟了。
聽到肖淺對基地內部的布局不滿意,張先亮發了狠。
他拉了一把肖淺,兩人轉身向后,看向沙丘的另一側。
“肖總,你看這邊如何?我們可以把客棧建在這里。”
肖淺有點猶豫。
“這里好像不是影城的范圍吧?”
張先亮沒有隱瞞。
“雖然不是,但也沒有什么大礙。反正都是荒漠,也不會有人管的。”
膽子還真是大啊,連肖淺都不禁側目。
隨著荒漠化的問題日益嚴重,如今政府也開始注意環保問題了。尤其是沙漠地區的保護和改良,更是地方政府的重中之重。
鎮北堡影視基地因為建立的早,而且已經形成了影視拍攝、旅游觀光等一條龍的產業,所以得到了政府的扶持。
可基地外面的荒漠,那可是政府的重點防治地區。不經過允許就在這里搭建布景,會惹出大麻煩的。
不過張先亮指出的這塊地是真的好,四周空曠,和基地之間又隔著一座大沙丘,不用擔心拍攝的角度問題。距離還不遠,能讓演員和劇組不用舟車勞頓。
“這樣吧,張老師,麻煩你幫我們跟相關部門反映一下。無論如何,都要得到許可才能開工。”
肖淺的做法令張先亮暗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