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動圖,氣的蕭劍肝疼。
他怒氣沖沖地把動圖刪除,卻依舊難以消火。
足足緩了半個小時,干脆去逛其他的帖子,打算平復一下心情。
看到另外一位論壇名人也發了帖子,而且是和他關系不錯的一位,蕭劍便打算進去捧捧場。
剛剛一打開,還沒看清標題呢,碩大的動圖就強烈地刺激了他的眼球。
【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樂色!】
我尼瑪,還沒完了是吧?
蕭劍再也受不了了,干脆離開了天涯,登陸了QQ。
作為天涯的名人,他有一個QQ群,里面都是認同和追捧他的小伙伴。在這里,他的任何觀點都會得到贊同。
在論壇受了傷,可以到這里尋求安慰。
QQ群打開,沒有人說話。從上到下,全都是圖,看吐了的圖。
斷水流大師兄無聲開合的嘴,似乎是對他最大的嘲諷。
蕭劍徹底破防,在群里發飆了。
“誰再敢發圖,直接踢出群!”
大家本來斗圖斗的挺歡樂呢,見群主這么說,瞬間安靜下來。
最后,還是一個管理員弱弱地道:“這張圖挺有意思的啊,最近大家都在用。”
如果是別人,蕭劍可能就要踢人了。但這位管理員不同,在論壇幫了他許多。蕭劍能有今天的名氣,和這個人的幫助脫不開關系。
“這圖哪兒來的?”
見他不知道,大家無比的意外。
“老大,這可是最近最火的電影,你不會不知道吧?”
這話是那么的刺眼。
身為一名論壇名人,居然沒有緊跟時事,這讓蕭劍都覺得自己不應該。
想了想,他決定親自去電影院看看,究竟是什么電影,居然有這么大的魔力。
五個小時后,重新回到電腦前的蕭劍,沒有絲毫心理負擔地發出了自己人生當中的第一張動圖。
《破壞之王》創造了一個中國電影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情況。
那就是在票房一邊倒爆炸的同時,評論居然呈現了多方分裂的局面。
一般來說,關于一部電影的評價,基本上就兩種結果。
好,或者壞。
無論多么經典的電影,必然都是好評和惡評并存。
唯獨《破壞之王》不同,不但有好評和惡評,而是好評、惡評的來源不分群體的。
即使是同一個群體的觀眾當中,也是好評、惡評都有。
就拿專業的影評人來說,就分裂成為了兩派。
有很多人都覺得《破壞之王》庸俗不堪。
“整部電影通篇都充斥著屎尿屁的插科打諢式搞笑,爛俗的如同城鄉結合部的家庭婦女吵架。如果這也能稱之為一部電影的話,那實在是中國電影的悲哀。”
“電影從誕生之日起便被人推崇,就是因為其所蘊含的藝術和人文價值。假如人們在觀看了一部電影之后,沒有產生任何的思考,那么這部電影就毫無價值可言,電影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破壞之王這樣的電影出現,是電影舍棄其核心價值觀、向庸俗妥協的可恥行為。”
這樣的評論大行其道,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可與此同時,《破壞之王》又得到了許多影評人的極致贊揚。
著名影評人沙單就在其專欄里,洋洋灑灑寫了許多東西。
“古人在形容一件事到達了極致的表現,稱之為大道至簡,返璞歸真,即用最尋常、最簡單的方式來闡述了最發人深省的東西。破壞之王的內容庸俗嗎?當然很庸俗。可是在庸俗之下,我們卻能通過影片發現許多存在于社會上的問題。這些問題總是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深惡痛絕。幾乎所有的電影人都對各種社會問題進行過挖掘和批判,而在表達的形勢上,卻鮮少能夠做到像破壞之王這樣構思巧妙、寓教于樂。身為普通的觀眾,對于各種社會問題我們當然也有憤怒和控訴的時候。但是當我們走進電影院的時候,顯然不希望在休閑享受的時候,看一部電影也那么的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