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韓四平探討過,對方也很認同他的理念。雙方一拍即合,打算借著這次的會議時機,要給整個電影行業立規矩。
至于說入股和控股其他的院線公司,就是為了爭奪話語權。
當全國的院線系統都掌控在中影和東影旗下的時候,沒有人可以玩出妖蛾子。
“目前在院線這一塊,只有我們東影和中影做的最正規,也愿意投入,進行電影院的技術升級改造。其他的院線公司,即使是愿意去做,也沒有資本。而且電影市場馬上對外資開放了,屆時必然會有外來資本選擇合作對象。一旦讓這些院線公司和港澳臺的資本結合起來,那真的就尾大不掉了。”
李建國明顯不太認同肖淺的觀點。
“港臺的電影行業遠比我們要專業和先進的多,和港臺的電影同行合作,我們也可以汲取到先進的經驗啊。”
肖淺痛心疾首。
“老爸,你不要被外面的輿論給騙了。港臺有什么先進的影視制作和運行的經驗?現在整個華語區最先進、最雄厚的力量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港臺只能也必須在我們的范疇內運行。”
光說是不行的,肖淺還有充足的論據和資料。
當這些東西全都擺放在李建國的面前時,這位中國文化領域的掌門人才第一次意識到,國內的娛樂文化產業已經發展到了什么程度。
“以前港臺的所謂先機只不過仗著開放的優勢,走在了內地的前面。但是這些年來,我們在行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已經全面超過了港臺。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不停吸收港臺的優秀人才,使之漸漸和內地的行業融合為一個整體。這個時候去追捧港臺資本和同行,等于是將我們前期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優勢全都毀了。”
前世與香港的《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實行后,香港電影行業開始了大舉進軍內地的熱潮。
那段時間,整個娛樂文化產業里都充斥著港資、港人的身影。雖然帶來了表面的繁華,但是也帶來了更多的糟粕。
就比如娛樂八卦炒作、抗日神劇、影視劇制作低俗化、違背傳統價值觀等一系列的問題,并且一直影響到肖淺穿越的時候都沒有消停。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內地的自卑情結。
一直受到港臺影視文化的影響,加上港臺又是發達地區,就覺得人家什么都是好的,而不能細致地區分其中的精華和糟粕。
這也導致港臺的那些人進入內地之后,過度追捧之下,養成了高高在上的心態,甚至還利用身份胡作非為。
比如張光頭、廚子打人事件,周步杰被黑淡出娛樂圈,基本上都有港臺的人和資本在背后作梗。
本來隨著國力的不斷提升,這是影視娛樂文化產業借機做大做強的好機會。結果愣是在各種因素的干擾下,反而使得整個行業漸漸有些成為了鬧劇。
現在有機會、有能力去改變,肖淺自然義不容辭。
他給李建國的資料非常具有針對性。
從產業規模、海外影響力、未來前景等諸多方面,都給出了實打實的數據和分析,不得不令人信服。
李建國也是第一次知道,內地的娛樂文化產業居然已經蓬勃發展到了如此恐怖的地方。
不但中影、東影、星光這些新興的娛樂企業發展的很好,就連許多老企業,比如峨眉廠、西影廠、長影廠等,也都在影響下,重新煥發了生機,多年都處于盈利狀態了。
“像峨眉廠、西影廠、長影廠這些老資格的電影廠,不是沒有能力拍出好電影,他們不缺人才,缺的是好的管理方式,充足的資本以及先進的理念。因為都是國企,所以改革起來困難重重。但只要找對方法,他們一樣不比那些外來的差。”
這些年肖淺一直都注重扶持國產電影行業,每一次的電影拍攝,都會邀請各大電影廠加入進來。
前世的各大電影廠在生存無以為繼的情況下,只能選擇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給民營資本的電影打下手以及賣廠標。
其實很多大受歡迎的電影,制作環節里都有各大電影廠的影子。
像《東邪西毒》、《大話西游》就有西影廠的參與,影片的質量有目共睹。
只是在制作過程中,西影廠只是一個打下手的角色,出人出力,卻分潤不到電影成品的任何好處。
甚至還發生過因為待遇和角色分配的問題,西影廠的武打演員和香港來的武打演員發生沖突的事。
前世的內地娛樂文化行業實力不足,硬氣不起來,結果請進來的都是神,只能供著捧著,還把自己的方向給帶偏了。
現在,他這個穿越者的影響力顯現出來了。
既然內地的娛樂文化產業體量和影響力已經遠超港臺,憑什么還讓步?
港臺的娛樂文化產業,只能變成整體行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