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的劇情陸續展開,一個接一個的笑料開始呈現,導致現場隱隱有失控的趨勢。
沒辦法,戲中牽牛和明熙遭遇的事情,其實很多都在大學生當中出現過。
牽牛帶著醉酒的明熙去賓館,結果遭遇警察查房,被抓進了派出所。
后來在韓國又帶著醉酒的明熙去賓館,結果又被抓緊派出所。
這里肖淺給沈滕加了一句臺詞,成為了最大的笑點和亮點。
“兩國的法律也一樣嗎?”
首映禮現場,已經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觀眾們沉浸在一個接一個的笑料中無法自拔,專業人士看到的,卻是星光在制作上的功力。
像這種跨國合作的作品,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把兩邊的文化、演技完美地融合起來。
事實上,這非常非常的難。
韓國演員的演技和中國演員的演技并不相同,即使在這部電影里能夠一眼看出。
全智賢的演技足夠夸張,更多的是通過表情、動作和語言的爆發,來呈現角色特質。
可沈滕的演技卻更集中于感情當中,眼神、情緒才是主體。
按理說,這樣完全不同的表演風格加上語言的隔閡,不可能演出好戲來才對。
然而在這部戲里,兩邊的演員卻達成了完美的和諧統一。不但不顯得別扭,相反還極大地增強了笑果。
究其原因,就在于編劇非常清楚這種文化和語言沖突的爽點在哪里。
他沒有強求中國演員去配合韓國演員,也沒有強求韓國演員去遷就中國演員。
在幫助雙方演員完全對劇情的共情建設之后,就讓他們以各自的特色來演。
觀眾們看到的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演技方式在同一個空間里造成了極致的沖突,結果把效果發揮到百分之兩百。
游樂園里,逃兵訴苦,覺得牽牛一定能夠理解自己的痛苦。
“為什么我們男人要當兵,要告別媽媽,要告別愛人?這樣的生活,你也一定很傷心吧?”
牽牛愣愣地看著他,小心翼翼地道:“我們中國男人并不都需要服役,我其實挺想去的,但是軍隊不要我。”
現場笑聲一片,不少人都開始抹眼淚。
士兵激動到不行,大聲咆哮。
“為什么中國的男人不需要都去服兵役?”
牽牛再次用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惹得現場崩潰。
“我們都去服役的話,美國人會睡不著覺的。”
明明電影一直在各種笑料中緩緩前進,但不知道不為什么,舒暢的節奏中總是能夠讓人品味到絲絲的悲傷。
法桐樹下,明熙向著遠處的牽牛喊話時,主題曲《Ibelieve》第一次唱響,徹底沖散了之前所有營造出了的喜慶和荒誕,劇情的走向也開始以憂傷為基調。
終于,牽牛要和明熙分開了。
明熙有了一個要相親的男人。
趁著明熙離開的時間,牽牛坐在了男人的對面,看似尋常卻絮絮叨叨的話,一下子把現場變成了哭泣的海洋。
【第一、不要叫她溫柔。第二、不要讓她喝三杯以上,否則她會逢人就打;第三、在咖啡館一定要喝咖啡、不要喝可樂或橙汁;第四、如果她打你,一定要裝得很痛,如果真的很痛,那要裝得沒事;第五、在你們認識的第一百天,一定要去她班上送一支玫瑰,她會非常喜歡;第六、你一定要學會擊劍,打壁球;第七、要隨時做好蹲監獄的思想準備;第八、如果她說她會殺了你,那不要當真,這樣你會好受些;第九、如果她的鞋穿著不舒服,一定要和她換鞋穿;第十、她喜歡寫東西,要好好地鼓勵她。】
現場,無數的男人努力平穩著呼吸,可是卻阻止不住眼角的發酸。
女孩們更直接,已經捂著臉哭成了淚人。還要一邊哭一邊問身邊的他,你也會這么做嗎?
在場的影評家們全都陷入了沉默。
內心的激蕩在告訴他們,這部電影恐怕要掀起一股新的風潮了。
影片的結尾,姑媽為明熙又安排了一場相親。
明熙來到了櫻花路,一個人站在路邊,心情復雜地看著周圍,心緒不知道飄向了何方。
一輛車子駛過,將她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路的對面。
花香花海前,一個成熟穩重了許多的男子正在細致地整理著西裝。
偶一抬頭,四目相對,一眼萬年。
《櫻花結局》的音樂再次響起,卻比第一次時更走進了觀眾們的內心。
這樣的電影有一個這樣的結尾,真的如同這個春天一樣,給予了人們最美好最溫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