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詳細闡述林田改造計劃,肖淺在陳方遠的幫助下,制作了一個巨大的沙盤,將整個鄉里的地理面貌直觀地呈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大家請看,這是目前整個鄉里的全貌。我們的設想是,移除掉目前經濟價值不高的防護林樹種,同時消除掉造成農田間隔的障礙。”
黑省的防護林,大部分采用的樹種都是小黑楊、落葉松為主。
這類的樹木,除了最基本的防風固沙的作用,唯一的好處就是易生長、易存活。
如果是經濟支撐不夠的地區,采用這樣的樹種,可以極大地節約成本。
但現在肖淺準備打造農林一體化經濟,要求樹木也要具備一定的經濟產出能力,這樣的樹種就不行了。
場面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在吸收他的信息,他也就繼續。
“我們準備在環繞整個鄉里的周邊地區,建立更大面積的森林體系,在其中栽培兼具防風固沙和經濟效益的樹種。比如紅松、榛樹、杏樹、橡樹等種類,它們的果實經過加工之后,都是經濟價值極高的食品。”
不是所有的松樹所產的松子都可以作為食品的。
目前國內可食用的松子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東北松子、巴西松子和落水松子。
巴西松子是選擇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松樹培育而成,落水松子的產地主要是在云貴川等地。
東北盛產的,就是紅松松子。
看著肖淺出示的圖紙,有一個專家開口了。
“肖總,你們打算將防護林和經濟林統一的做法,不得不說,很有新意。只是這里有兩個問題,不知道你們打算怎么解決?第一,紅松是珍稀植物,生長的環境要求極其嚴苛,而且生長周期非常漫長,這對于你們的商業化應用,恐怕非常的不利。第二,你們打算移除內部的防護林,然后在四周配置防護森林。雖然從數據上,你們的綠樹面積和數量不減反增,但是中間地帶過于空曠,怎么做到水土保持和防止土地沙化?”
國家的防護林工程是有著嚴格的科學規劃的,怎么布局也是經過了嚴謹論證的。
172.15平方千米的土地,如果將防護林帶都集中于四周,那么中間反而失去了防護,這不能不讓人擔心。
但肖淺并沒有被問倒。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問題,由陳方遠教授來給大家解答。”
陳方面作為林木方面的專家,和在座的不少人都是老相識了。看到他出來,不少人都善意地鼓掌了。
“各位抬愛,說起來慚愧,搞了一輩子的林木研究,卻從來沒有想過將林木培育和綠化、經濟聯系到一起運作,還是肖總給我指點了迷津。”
陳方遠夸了一頓肖淺,才開始解答疑問。
“我們先來說說紅松的問題。雖然說紅松是珍惜物種,但經過我們多年的研究,其實現在已經能夠做到人工培育了。我們采取的變溫催芽處理,可以讓紅松種子在播種后三到五天就能出土,出苗率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對于大家擔心的紅松的成長環境問題,經過我們多年的改良,紅松如今已經能夠適應平原地帶的氣候和水文條件了。”
有人追問道:“那紅松的成長周期問題呢?”
紅松的成長周期非常緩慢,最起碼需要二十年的時間。
大家不認為,一家私營企業,會有耐心等待那么久的時間。
這個問題,就需要肖淺來回答了。
“松子的產量問題,我們先期會采用面向社會收購的辦法。而且我們先期的收購方向,其實是云貴川那邊的落水松子,并非是咱們當地的紅松松子。另外大家不知道的是,松子的加工生產,其實并不在我們企業的近期計劃當中。另外在紅松之外,我們不是還有榛樹、杏樹、橡樹等其他的種類可以投入生產嘛。”
松樹作為防護林樹種,其實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因為松樹高大挺拔,枝葉狹細,這就導致了樹與樹之間的空隙很大,很難起到良好的阻擋風沙的作用。
東北的防護林帶,大部分都是一排五到六顆樹木的條狀防護帶,如果采用松樹的話,那就是露眼的篩子。
這也是東北的防護林多以楊樹為主的原因。
但肖淺著意打造的,是經濟產業林,是森林。
將防護林進行集中種植管理后,可以形成寬度達到數里的龐大林區。這樣通過數量的密度,其實防風固沙的效果會更好。
唯一的問題,就是中間的廣大田地地帶,又該如何保護?
“其實中間的耕地部分,我們也不是單純地以耕地為主。”
陳方遠拿出了第二個解決辦法。
“我們的想法是,采用田、林間距的做法。不過這里的林,不是一般的防護林,而是以純粹的經濟林木為主,兼顧防風固沙的作用。因為四周有著龐大的森林體系,那么我們在中間區域的防護作用就沒有那么迫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