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重點,是在后面的嚴格篩選這里。
“足球也好,其他任何的職業競技運動也好,其實都是天才的舞臺。在這里,是沒有庸才生存空間的。這個法則就注定了,能夠最終走到頂端的人才,將會少之又少。這也是我前面和大家說的,不要對你們的孩子來踢足球抱太大希望的原因。就當做是給他們的人生提供一種可能,培養一下他們的興趣,鍛煉一下他們的身體。如果孩子果真有足球天賦,那么是意外之喜。沒有,也不損失什么。”
黑省的經濟情況很不好,普通家庭的負擔更是沉重無比。
肖淺很清楚,在這里搞足球青訓,絕對不能把負擔推給這些普通家庭。
因此對于青訓,他采取的是完全免費的做法。
看似這樣做,似乎會極大地增加支出。但仔細算算,其實并不多。
十歲以前孩子的青訓,其實投入并不多。
這個階段,主要是培養孩子認識足球、接觸足球、掌握足球的階段,孩子們只要在學校里就可以完成學習。
等十歲之后,正式進入職業的青訓領域,又已經刷掉了極大的不合格部分,能夠留下的又有多大的支出成本呢?
鮮少有人像肖淺這樣,把足球青訓的真諦深入淺出說的如此直白。
即使是最不懂足球的人,也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最主要的是,肖淺有一個其他足球人完全做不到的能力。
那就是他可以在推動青訓的時候免除家長們的負擔,而其他人根本做不到。
哪怕是后來中國足球青訓規模最大的恒大學校,除了極少數的尖子生之外,其余的孩子每年也要投入數萬的學費。
其實恒大的做法,也是迫于無奈。
身為一家私企,恒大學校的選材面是有極大限制的。
哪怕他們會廣撒網,跑到全國各地去尋找好苗子。可是小球員的成長,是一個需要長期觀察的過程。
只憑有限的幾次球探評測,就斷定一個球員的未來,這是不現實的。
因此恒大足校里,除了極少數真正的人才之外,還有許多孩子,其實都是抱著望子成龍夢想的家長們塞進來的。
這些家長們承擔著巨額的負擔,就是為了賭一個孩子的未來。
可是在肖淺這里,完全不需要這么做。
他有整個黑省的基本盤在,全省適齡段的孩子足足有十幾萬。而且這些孩子們就在眼皮子底下,隨時隨地都能夠去挖掘。
根本不用擔心,一次考察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這個基本盤才是肖淺如此大手筆的根源。
青訓小球員,他浪費的起。
十幾萬適齡段的孩子,到十歲的時候經過篩選,能夠留下幾千人,都是大賺特賺了。
這也是肖淺瞧不起徐樹金搞的崇明島足校的原因。
閉門在一座小島上,就那么歪瓜裂棗兩三顆,盡管再細心培養,又能成長到哪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