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世界各地的青訓比起來,中國的足球青訓缺少了一種被社會關注的動機。
南美、非洲的青訓搞得不錯的原因是,這些地方非常貧窮,因此踢足球是一種難得的出人頭地的機會。
所以能夠踢得上球的人,在這些地方都很受尊敬。
歐洲則是社會非常的開放和發達,足球作為一種全民愛好而存在。
踢球在這里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就和上學讀書一樣被認可。
唯獨在中國,足球青訓似乎和社會沒什么關系。
平常的體育資訊里,也很難找到關于青訓的內容。
有限的那么一些信息,都要靠零零散散的報道,也只能被很關心青訓的人獲悉。
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國人的眼睛太過于向上看。
中國人普遍喜歡只盯著最好的、最頂級的一部分,而對于下面的基礎部分,常常會視而不見。
中國的球迷可以對于頂級聯賽和國家隊的情況如數家珍,評論的頭頭是道。但是對于青訓部分,能夠了解的人則十不存一。
可能有人會說,青訓階段的球員,只需要好好訓練成長就行了,并不需要關心。
真的不需要嗎?
實際上,非常需要關心。
因為沒有來自于社會關心的話,青訓中的球員將會產生一種孤獨感。
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其實并不重要。
踢得好了沒人喝彩,踢得不好也沒人評論。
這種在封閉而孤寂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球員,是不會有什么榮譽感的。
因為在他們成長的階段,無論取得多少勝利,也沒有什么人為他們歡呼,也得不到什么獎勵。
長此以來,勝利對于這些球員來說,也就不是那么的迫切的。
可以想象,一個小球員,在比賽里大殺四方,表現的非常好。但是脫離了球場,就成為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和別人沒有什么不同。甚至人家一聽說你是踢球的,神情還非常鄙夷。
這會對球員的成長造成多大的傷害?
肖淺要做的,就是要讓青訓成為一種社會熱點,要讓球員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就能夠體會到球星的感受。
踢的好的人可以星光閃耀,萬眾追捧,可以成為別人欽慕、羨慕的對象。
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榮譽和關懷,肯定會激勵著球員們奮勇努力。
畢竟誰不想成為明星呢?
肖淺會有這種想法,其實是受到日本足球青訓影響。
在足球青訓的重視程度上,日本絕對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效果還非常的明顯。
日本足球的實力長久以來一直穩步提升,以十分劣勢的身體素質,愣是觸摸到了世界頂級的邊緣,就和他們青訓發展的好有關。
只要是對日本足球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日本足球界,頂級聯賽的熱度其實只能算是一般般。
除了浦和紅寶石、大阪櫻花、東京FC等有限的球隊之外,其余的比賽場次,現場觀眾的人數并不比中超好到哪里去。
但是在青訓階段的足球比賽中,現場的觀眾人數就非常的恐怖。
一場普普通通的中學足球比賽,現場居然能夠有超過五萬名觀眾……
想想十幾歲的小孩子一直在這樣的環境里比賽,還能獲勝的話,他們得到的會是什么?
這無疑會讓孩子們非常享受足球,并且愿意為了勝利而去嘗試各種努力。
看日本球員比賽的時候,就能夠發現,哪怕日本的球員天賦并不是多么的出眾,但總是充滿靈性,而且態度積極主動,總是能夠把對手玩弄于股掌之間。
這就是在青訓階段進行各種完善所帶來的好處。
肖淺了解過,當然希望在自己主導的青訓計劃里復刻其中的精華。
而想要做到這種要求,那么就少不了足協的運作以及媒體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