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月汪直來降,王寅、鄭若曾和錢淵已有半年未見,再聚時感慨良多。
這一年來,東南沿海局勢驟變。
倭寇還沒來,突然有白蓮教作亂,還襲殺了個致仕的尚書,之后紹興、寧波、臺州頗遭倭患,山陰會稽險些被倭寇攻陷。
但緊接著上虞大捷,戚繼光展現名將風姿,徐海敗逃,汪直來降,獻上徐海首級,又在鎮海設市通商。
短短半年,水深火熱,陡然變得風平浪靜。
不過,所謂的風平浪靜也只是表面上,事實上,直到如今,小股倭寇仍然不絕。
王寅、鄭若曾并不是從杭州府來的,他們隨胡宗憲移駐處州,約莫千余倭寇盤踞在處州、溫州和福建省的交界處,一旦抵擋不住官兵攻勢,立即逃遁到鄰省,令人頭疼不已。
寒暄了好一會兒,錢淵笑道:“汝貞兄果有干才,自嘉靖三十三年起,不過三四年光景,兩浙倭患大抵平息,實是于國有大功。”
鄭若曾精神一振,開口道:“徐海已死,汪直來降,但小股倭寇更是令人頭痛,去來飆忽難測,海涯曼衍難守總督大人細查沿海倭情,重建衛所,繕甲造艦,修造戰船,配備佛郎機、鳥銃、火炮……”
王寅補充道:“如今東南已有大小戰船逾五百艘,三江、三山、龍山等沿海衛所均重建駐兵,總督大人這半年北上南下,唯有一絲停歇……”
錢淵笑吟吟的靜靜聽著,雖有吹捧之嫌,但大都也是事實,胡宗憲有這個能力。
幾個月前他就在唐順之面前力承,平定兩浙倭患,胡宗憲當為首功。
“哈,說的多了。”鄭若曾搖頭笑道:“有總督大人、吳惟錫、譚子理、展才,又有俞龍戚虎這等名將,兩浙倭患大抵平息,但福建那邊鬧得有點大……”
“光是參將就戰死兩人。”王寅嘖嘖道:“一個月前,浙西參將劉顯在處州東南處擊潰千余倭寇,數百倭寇橫行福建,從福寧州南下劫掠福州府,又西進攻入建寧府,福建行都司就在建寧府,居然棄城而逃……”
“聽說了,聽說了。”錢淵眼中閃爍著詭異的眼神,“據說危急之時,李時言挺身而出,招募鄉勇,散盡家財,力拒倭寇。”
前吏部尚書李默李時言就是建寧府甌寧人。
雖然李默性情剛烈易折,又為人傲慢,但有一點他比嚴嵩、徐階要強很多,此人勇于任事,關鍵時刻敢于挺身而出。
要不是李默,建寧府只怕一片狼藉。
錢淵神情微動,縮在袖子里的左手掐指一算,李默是弘治七年生人,比徐階年長九歲,算起來都沒到致仕的年齡呢。
鄭若曾和王寅對視一眼,前者輕聲問道:“兩浙倭患平息,福建倭亂四起,據說朝中有意從東南抽調文武入閩?”
“或許吧。”錢淵隨口應付了句,他懶得再去猜謎,徑直問道:“難不成汝貞兄亦有意?”
“嘖嘖,浙直總督改閩浙總督?”
“怕是不容易吧?”
用屁股想都知道不可能,就算朝廷新設閩浙總督,也輪不到胡宗憲來坐,僅僅出于對軍權的警惕性,就算嚴嵩嚴世蕃都不會支持胡宗憲。
“閩浙總督……展才說笑了。”鄭若曾搖搖頭,沉吟片刻后低聲道:“福建巡撫。”
“什么?”錢淵瞪大眼睛重復了一遍,“福建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