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點點頭,黃懋官一行人回京恰好是除夕,今天開印立即召見。
“陛下,臣先請告退。”
“留下吧。”嘉靖帝懶洋洋的哼了聲,“朝中已有人稱隨園一黨,無黨未必為公,成黨未必為私。”
嘉靖帝其實不在乎這個,其實明朝歷史上的黨派紛爭也正是從嘉靖朝末開始的。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黃懋官四人步入后殿,一一叩首拜下,口稱萬歲。
徐渭退到一旁默默聽著黃懋官一一講述南下查驗諸事,其實早就對過口徑了……黃懋官大年初二就拜會通政使錢錚,順路在隨園用餐。
“遍觀臺州、紹興、寧波三府共十二處,親眼所見每畝收獲稱量,臣子親手上秤,約莫十二石到十四石。”
“細詢當地老農,其實九月中旬即可收割,畝產約莫十五石到十八石。”
嘉靖帝斜眼瞥著徐渭,黃錦笑道:“當日可是夸口二十石的,陛下曾言,不足處以展才補之。”
陸一鵬和陳有年忍不住看了眼徐渭,后者干笑幾聲沒說話。
黃懋官又道:“南洋呂宋島農戶遍看東南氣候、畝地,言東南二月至三月可耕作,七八月便可收割,或畝產能抵二十石。”
嘉靖帝的視線緩緩落在了胡應嘉的身上,這是他慣用的伎倆,他很清楚胡應嘉是徐階的人,而徐階又和錢淵已然分道揚鑣。
最重要的是,隨園大鬧六科,胡應嘉被揍得鼻梁都歪了,滿臉都是血,此人不會阿附隨園一黨。
胡應嘉邁步出列,神色平靜,躬身道:“臣親手查驗,紅薯畝產十二石到十四石,洋芋未親眼所見,至于畝產二十石,當一季之后再度查驗。”
其實別說二十石,十四石已經足夠高了,嘉靖帝有點興奮,默許錢淵通商原先只是因為沒銀子用,沒想到還真有如此奇物!
嘉靖帝太清楚紅薯、洋芋能給自己帶來什么了……將近四十年的皇帝,除了修道成仙之外,他如今最大的期盼無非是身后名。
能增產數倍,史書上會如何描繪?
可活萬民,后人如何看待自己?
雖然早就看到持肯定態度的奏折,但直到現在,嘉靖帝終于放下心來,呼吸都沉重起來。
壓抑住興奮的情緒,嘉靖帝強作鎮定,笑道:“還有什么?”
黃懋官側頭看了眼,“戶部主事陳有年足跡遍布三府,查探最細。”
“又一個隨園士子。”嘉靖帝看陳有年相貌堂堂,笑著點頭,“京中皆傳,隨園中盡皆俊杰。”
“謝陛下贊譽。”陳有年躬身道:“因東南多河,耐旱未見;東南多山,展才亦選山地耕作,易活可見,戶部擬于東北、西北、西南各處選地試種,一季之后再做定奪。”
嘉靖帝揉揉眉心,“朕記得展才言……可代五谷?”
一旁的徐渭小聲提醒,“陛下,是寧波知府唐順之的奏折。”
“有區別嗎?”嘉靖帝嗤笑道:“展才倒是有本事,唐荊川但當世大儒,被他當槍使。”
“足以飽腹。”陳有年坦然直言,“最初在臺州彭溪鎮,三日內展才均命人布紅薯宴,烤、燉、蒸,亦能做菜,后見洋芋,吃法更多,的確可代五谷。”
徐渭在一旁撇嘴,黃懋官那天在隨園用餐,三人都在吐槽錢淵弄得紅薯宴、洋芋宴,剛開始吃還行,但頓頓吃,天天吃,誰受得了……其中最是義憤填膺的好像就是你陳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