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英明半世奸,身染墨點而登高位,陰謀算盡于國有功,能讓這位在原時空中受到無數指責,不得不自殺,寫下“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云”詩句的胡宗憲活著,錢淵也樂見其成。
更何況,隨園眾人大都出身浙江、蘇松,均不想看到這位抗倭名臣聲名喪盡,下獄論罪,一命歸西。
甚至還有遠在東南的沈明臣、何心隱、唐順之、梅守德,以及還在京中的鄭若曾……這些人都是東南士林中人,他們都鄙夷嚴黨,但即使他們鄙夷胡宗憲的人品,但也佩服胡宗憲的敢于任事。
但,在錢淵看來,胡宗憲這廝就是條蛇,而且是一條毒蛇,只不過如今被凍僵了而已。
所以,今日覲見需要把握好一個度……如若胡宗憲逃過這次被彈劾的劫難,甚至因為敢于任事得隆慶帝的賞識,那么對錢淵來說,真不是個好消息。
胡宗憲和東南事牽扯太深,知道的也太多,與錢淵之間恩怨情仇復雜難言……洗脫嚴黨罪名,因戰功回朝,誰知道他會投向哪一方?
李默?徐階?高拱?
從性格和關系上來分析,李默對隨園出手的可能性不大,但另兩人就難說了……一旦胡宗憲被這兩位籠絡,那就埋下了禍根,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會出事,甚至會連累到東南諸事。
所以,最好的結果是,胡宗憲罷官致仕,老老實實的滾蛋回家養老……至于今年尚未滿五十歲還年富力強的胡宗憲肯不肯養老……那就由不得他自己了。
而錢淵還能撈一份人情,還能樹立自己一心為國的形象……至少在隆慶帝面前。
于是,在評點胡宗憲在兩浙、蘇松、福建、江西各地戰功后,錢淵垂下頭,面無表情的說:“嘉靖三十六年末,閩地民亂,連破三府,時任浙直總督的胡汝貞欲越境擊賊,但朝中調任俞大猷為南贛總兵剿匪,胡汝貞不予軍餉……”
隆慶帝愣了下才反應過來,臉色鐵青,勃然大怒,拍桌罵道:“狼子野心,展才還欲為此僚說情?!”
只要不傻,略略一想就能想得通,胡宗憲這是不希望俞大猷功成,甚至希望俞大猷兵敗,到時候浙閩贛三省,還有誰比胡宗憲更合適力挽狂瀾的人選呢?
還好運氣不錯,錢淵恰好借用汪直船隊送戚繼美所部入閩,后者古田大捷成為閩地戰事的轉折點,那也是戚繼美名聲鵲起的一戰。
簡單的一段話,立即讓隆慶帝對胡宗憲的觀感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錢淵登時松了口氣。
“于公于私,臣都鄙之,當年浙直總督府內人才濟濟,便為此事,沈明臣、鄭若曾、何心隱諸多英杰舍績溪而散。”錢淵平靜的說:“然東南擊倭,胡汝貞確為首功。”
“如此臣子,縱有經天緯地之才,朕如何敢用?”隆慶帝臉色難看的很,“功是功,過是過,功不能抵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曾子重被讒斃,邊塞十余年難寧,殷鑒不遠。”
錢淵拜倒在地,“若他日東南再亂,若倭患再起,若西洋藩國來襲,有胡汝貞在前,何人敢挺身而出?”
“若百年后,朝中再出嚴分宜,國有危難,何人敢身染墨點而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