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繞不過錢銳。
這種破事,汪直一點都不肯沾手,把方先生頂在前面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如果到時候隨園算賬,有方先生在,如果隨園勢衰,自己大不了將方先生丟開……
“最初無需多少海船,但需立下條例。”錢銳笑吟吟道:“可仿寧波舊例。”
“寧波舊例?”侯汝諒猶豫了下,“自嘉靖三十六年設市通商以來,荊川公使海船歸途采買糧米,可抵扣稅銀,于寧波、紹興、臺州各地修建糧倉,聽聞盈余頗多……”
“當年閩贛戰事紛紛,朝中令鎮海輸糧米相援,便是老船主以海船運糧至福建省福州府,由閩江一路西去。”錢銳點頭道:“日后海船歸途可于南洋各地采買糧米,或于鎮海、寧海各地運載漕糧。”
“其一,天津需設市通商,其二,海上風高浪急,若船毀人亡,需朝中撥銀賠償,否則事不可續,其三,可抵扣稅銀。”
侯汝諒在心里來回琢磨了一遍,這樣的條件別說苛刻了,簡直好的不能再好了。
海船運糧北上,天津自然是需要開放的,事實上天津一直有碼頭,而且漕運也有類似的規矩,漕船運糧北上,歸途也是要采買貨物賺銀子的。
抵扣稅銀,這原本就在鎮海實施了好些年了,唐順之就是以此在寧紹臺三府修建大批糧倉……當然了,這里面也有發放通關文書的權力作祟,唐順之對海貿可能發生的糧食危機非常敏感。
賠償損失的海船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怎么算都比修河道、治理黃泛來的劃算,大不了以稅銀相抵,都不用戶部撥銀。
錢銳笑道:“其實最合適的不是鎮海、寧海,而是嘉興府、松江府、通州府以及山東。”
侯汝諒點頭贊同,這幾個地方都更靠近產糧區,運送漕糧的確更合適,只是這幾個地方目前都沒有設市通商,不比鎮海有優勢。
錢銳和侯汝諒在那商議各種細節,汪直坐在主位上聽的都要打瞌睡了,毛海峰索性出了門,他即將率船隊出海。
錢銳說的頭頭是道,各種細節詳盡得往往侯汝諒都沒想到……這是自然的,因為錢淵雖然拒絕當年汪直海運糧米輸遼東,但事實上,他是贊同海運的。
商議到最后,饒是侯汝諒宦海浮沉十余年,也不禁眉飛色舞,只要事成,侯汝諒相信,自己一定能名留史冊,說不定日后還能執掌大司農呢。
“如今老船主麾下船隊大都出海未歸,還有十艘海船這兩日就要啟程。”錢銳緩緩道:“海船多裝載鐵炮等火器,換儲存糧米也需要更改船艙,而且還需要調配船只,盡量選福船運糧,可能尚需些時日。”
侯汝諒倒是沒懷疑,而汪直咳嗽一聲,拾起茶盞喝茶掩住臉面,扯淡呢,舟山那邊光是福船就四五艘。
察覺到侯汝諒看過來,汪直又咳嗽一聲,“方先生所言,即汪某所言。”
侯汝諒松了口氣,用贊賞的目光打量著錢銳,此人言談舉止從容不迫,心思縝密,有算術之能,見識亦廣,不類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