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百士卒緩步出列,試探性向張三、侯繼高這一面攻來。
公開內訌,光天化日之下,官軍攻打官軍,這種事……士卒們都有點膽怯,應該是嚇唬一下吧?不會真的開戰吧?
而且這兩三百士卒都是魯鵬麾下,曾經見識過以錢家護衛為核心構建的幾支軍隊的戰力。
張三從城中只帶出了自己的親兵隊,以及留守老宅的護衛隊,加上侯繼高的親兵,一共也就兩百多武卒,雖然戰力不凡,但畢竟人數太少。
“列陣!”侯繼高高喝一聲,大步上前指揮。
張三沒有上前,守在錢銳身邊,低聲說:“老爺放心,侯龍泉麾下雖未歷上虞、山陰兩場大捷,但親兵都是老兵,曾參與長水鎮、桐鄉兩場大戰。”
錢銳面無表情的盯著前方,嘴唇微動,“你不知曉諸軍東向?”
“呃,不太清楚……楊文、侯龍泉今日都在城內,我一直都在老宅……”
錢銳不再吭聲,琢磨張三今日妄為說不定是好事,諸軍東向,顯然是有攻打舟山之意,張三撕破臉顯然打亂了王本固的計劃。
王本固如果不能壓服張三,那么楊文、張元勛、葛浩、侯繼高這些將領都會有不穩的跡象,倒不是他們會造反,而是他們會公開抵觸王本固、董一奎甚至侯汝諒這個浙江巡撫的命令。
今日是六月六日,距離汪直逃竄已經是第六日了,王本固彈劾靖海伯叛變的奏折已經入京,算上之前虛言矯飾的那兩封奏折,已經十天了。
如果朝廷決議的快,六七日內朝廷就有重臣南下接受平叛事,如果是南京兵部,應該很快就能到了,王本固沒多少時間,這也是他急著動手的主要原因。
甬江北岸,楊文、董一元、魯鵬、張一山、侯繼高互相對峙,即將正式接戰,船上觀戰的王本固、董一奎心急如焚,船艙內的侯汝諒一臉的無所謂,胡應嘉雙目微閉,不想去看。
而甬江南岸,張元勛、岳浦河兩軍對峙,但氣氛有些詭異,因為兩軍之間的一座小山上,張元勛、岳浦河正并肩眺望。
“據說張三攻打府衙,中丞大人、王御史、胡知府僅以身免。”岳浦河搖搖頭,“張三又不是瘋了……”
“誰知道呢。”張元勛也搖搖頭,“反正咱們倆能對付過去就行。”
“說的是。”岳浦河笑了,“其實諸人都知,汪五峰身在縣城之內,被逼的逃竄……”
“能不開戰還是不開戰的好。”張元勛苦笑一聲,“一旦倭患再起,東南沿海再度水深火熱……”
“是啊,好不容易太平幾年,再鬧出大亂子……對岸他們在朝中都是有人替他們說話的,咱們倆可沒有,別最后板子落在咱們屁股上。”
張元勛是臺州人,雖是衛所軍戶,但十五歲就考中秀才,名聲鵲起,但其父張凱募兵抵抗倭寇侵襲不幸陣亡,張元勛散盡家財募兵上陣,后得譚綸一手提拔。
當年譚綸麾下,最重要的兩名將領,一個是葛浩,另一個就是張元勛。
但前者和錢淵私交頗深,而且兩浙水師幾乎是錢淵一手打造,所以葛浩和錢淵關系很深,而張元勛和錢淵的來往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