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照片已保存!”
“在線求彥神目前所在地。”
慢慢的,熱搜開始被幾個人的微博給帶彎了節奏,熱搜榜發生明顯變化。
“群星蹭司彥熱度”
“神仙團隊大聚會”
“何璟司彥”
“夏羽司彥”
“……”
看著微博節奏慢慢就這樣被帶跑,司彥覺得特別的神奇,至于丑照什么的,司彥并不在意。
其實明星的丑照反而可以拉進跟粉絲的距離,讓粉絲覺得原來自己喜歡的明星也可以搞怪。
更何況等節目播出的時候,這些東西全都會被播出來。
然后一伙人啥也不干,就盯著微博熱搜和微博評論,看到不錯的評論偶爾還跟粉絲互動一下,覺得這些粉絲特別有意思。
不過,大家出來是享受生活的,自然不能一直盯著手機,所以沒多久大家就收起手機繼續聊天。
只不過話題還是圍繞剛才的司彥的微博熱搜才是,司彥時不時的還得被拉出來鞭尸
“袁溪,今天下午我不是跟你說司彥自己寫唱歌特別好聽,要不要聽司彥唱一首?”
何老師想到司彥昨天晚上說自己要“每日一曲”的話,對袁溪說道。
“彥兒,某人昨天晚上可是說要每日一曲的,應該還記得吧。”
“有嗎?好像…有吧…”
本來想否認的司彥看到何老師笑著指了指攝像頭,意思是不行咱們看回放,還能怎么辦!
不過自己倒也不怎么排斥這件事,每天把自己記憶里的歌分享出來其實挺好的。
“何老師,認識這是什么樂器嗎?”
司彥回房間從行李箱里把自己帶過來一直沒有用的陶笛拿出來。
“這是陶笛。”
還不得何老師回答,大華先提前給回答了,司彥贊同的點點頭。
不過對于大華認識陶笛司彥并不意外,大華送專門學音樂的,對各種樂器都有所涉獵。
“今天晚上不唱歌了,給大家吹一首曲子吧。看到今天的晚景覺得很美,突然想到以前創作的一首曲子——《故鄉的原風景》”
悅耳的笛聲響起,如同春風入夢,構起關于歲月的記憶。
聽到這首曲子,你會想到什么?
潺潺的流水,颯颯的楓林,那是暖陽下記憶里的童年,那是記憶里關于思念的味道。
有一份甜甜的思念,也有一種悠悠的飄逸,充滿著對萬物復蘇的希望,飽懷著生活的勃勃生機。
在記憶里的司彥,以前是不會陶笛的,但是某次旅游的時候,景區的陶笛店老板剛好吹奏的《故鄉的風景》這支曲子。
然后司彥便被這支曲子給吸引了,專門買了陶笛跟老板學會了吹奏。
巧合的是身份改變后的司彥,竟然是從小就學習了陶笛,也才讓他現在有機會把這首曲子分享給大家聽。
“好美哦,突然特別想學陶笛了。”何老師聽完司彥的演奏后,意猶未盡的說道,彭彭在一旁也一個勁的點頭贊同。
司彥很想告訴何老師自己最初就是聽了這首曲子去學了陶笛,可是這種話只能永遠的藏在自己心里。
“王導,今晚能麻煩你們把這一段給剪輯出來給我一份嗎?”
還是袁溪最為直接,找到王錚煜跟他商量道。
“司彥,要不趁著今晚的熱度把這首曲子剪輯出來吧?”
王錚煜考慮了一會兒還是先跟司彥商量,主要是這首曲子感覺太適合今天晚上的氛圍了。
司彥摸摸鼻子,想了一會兒,又征詢了其他幾個人的想法,同意了王錚煜的意見。
王錚煜聽到司彥答應,立馬抽調人手安排今天晚上加急剪輯視頻。
其實剪輯幾分鐘的視頻是比較簡單的,不過王錚煜實在太急切了。
“司彥,前幾天有消息說《塵埃落定》報送戛納電影節,你知道這件事嗎?”
戛納電影節是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安排在每年的十一月中旬在法國戛納舉行。
戛納電影獎最高獎項是“金棕櫚獎”,而目前華夏獲得該獎項的導演屈指可數。
“戛納電影節?張導沒跟我說啊。”
《塵埃落定》是華夏國師張亦謀導演,司彥主演的一部文藝電影,2月份正式殺青。
目前這部電影還沒有上映,電影結束后張導也沒聯系自己。
而如果電影真的報送戛納電影節的話,司彥真得佩服國師夠大膽。
要知道,一部沒有上映的電影參加電影節是很危險的。
得獎還好,若是空手而歸,那影響票房成績必然慘淡。